為地,地為陰。氣降而已,降已而升,升處謂地,自地觀之,此地為陽,升為出,出為陰,升終之末為天,天為陰。故天氣下降,氣流於地,地氣上升,氣騰於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變作矣。

天在外,地在內,人表在外,裡在內。天地、表裡高下相召,而變作矣。以內景而求,降、入為陽,升、出為陰。

人之食,也為入也,此謂之補,補之過,則為食積,當以吐,吐也為出也,為陰,因內實故,當陰以治之。

凡汗、吐、下三法,皆出也,出皆為陰也,陰可治實,非虛者可用,當以虛虛實實之戒。

五穀為食。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凡此者,皆入也,入皆為陽也,陽可治胃虛也。胃滿則腸虛,腸滿則胃虛,更虛更滿,故氣得上下,五臟安定,血脈和利,精神乃居。

災荒之年,民食觀音土,食之為入,陽可治胃虛,但不能更虛更滿,氣不得上下,死矣。

故陽入為補者,必當以流通之妙。陰出為瀉者,中病即可。有流通之法,無時不補,無實之為病,不可強行陰出。此尊陽也。克伐之法不可常用也。

四、六淫四氣

經雲:夫百病之生也,皆生於風寒暑溼燥火,以之化之變也

經雲:何謂邪乎?岐伯曰:夫物之生,從於化,物之極,由乎變,變化之相薄,成敗之所由也。故氣有往復,用有遲速,四者之有,而化而變,風之來也。

陰陽大道消長第一定律第一推論:陰陽消長存在的方式為圓周運動與往復運動。

百病之生於風寒暑溼燥火,此謂之六淫也,夫六淫實乃不過氣形二端。

寒熱屬氣,燥溼屬形。夫氣之寒熱,相參於人身之氣,形之燥溼,亦相參於人身之形。此即陰陽大義第三定律(三才定律):定義上的陰陽是客觀上的陰陽二氣在人心中的反應。

寒較人身之常溫低,熱較人身之常溫高。溼較人身之常水多,燥較人身之常水少。此即經中“四者之有”。四者之有,而化而變,風之來也。

陰陽大道消長第二定律:在太極體中,陰陽消長的相互作用是大小相同,性質相反的一對控制能力。

寒之勝常溫,而化而變,寒風來也。熱之勝常溫,而化而變,熱風來也。溼之勝常水,而化而變,溼風來也。燥之勝常水,而化而變,燥風來出。風而化而變,留久而變,皆化而火。此即紫極《風火論》,百病始於風而終化為火也。

六淫唯一,此一為風,風有二變,氣形之始,氣形之變,四者之有,終化為一,此一為火。

此即陰陽八法中六淫氣形:乾熱坤寒,兌燥艮溼,離溫坎涼,震幹巽潤。

太極內蘊陰陽,陰陽內蘊演四象,四象得中土演五行,是以有陰必有陽亦必有非陰非陽,

解:四象演太少陰陽,陰陽中子易言有非陰非陽,此太玄經之中。五行者,行之意,以主生長化收藏,以空間言,四象得中土演五行,以時間言,五行有迴圈相生之機,如環無端,不必得中土而序成。

六氣,有寒就有火(師言暑),有溼就有燥,師以氣形分之,皆為靜態,師又以生化變言其動以風,然氣息流轉,陰陽轉換無中乎?

解:六氣言四,為寒熱燥溼,此即靜態。然何以經中言暑不言熱,此必以人為本。人身常溫也,亦常潤也。低常溫為寒,高常溫為暑,多常潤為溼,少常潤為燥。故曰高常溫之為暑而不熱。

雲從龍,風從虎,水就溼,火就燥,四氣之動謂之風,氣息流轉,陰陽轉換之中處,為陰陽平衡,為無風。

凡低人身常溫之風皆寒風,太寒之風陰氣盛,與人身常溫差大,人身元氣甚虛,則傷人或直中,若元氣稍虛,傷人為六經傳變,因溫差大,故抵抗力亦大,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