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肺本燥,收氣則斂,急斂,以辛散之。惡燥,燥則熱,苦寒補之。又惡寒,辛熱發之。鬱則不收,以酸收之。喜潤,以辛潤之。苦逆,以苦洩之。本空,苦香通之,潤之。本清,肺虛則溫,甘苦清之。喜清斂,以酸收之,斂之。其腑大腸,虛則寒,甘平補之。燥則熱,虛熱,苦以洩之。實熱,鹹寒洩之。
腎本寒,藏而中實,急實,以鹹軟之。惡燥,辛以潤之,涼之。鬱則不藏,以苦堅之。喜坎中一陽,甘溫補之,辛溫發之。苦燥,急食辛以潤之。腎本水髒,水虛則熱,甘寒補之。過虛則陽亢,以甘溫補之,辛熱引之。其腑膀胱,本寒,虛則燥,燥則熱,以苦利之,以淡滲之。虛甚則寒,以辛熱化之。
二、陰陽八法
陰陽大義第一定律(太極定律):沒有離開陰陽的氣,亦沒有離開氣的陰陽。
宇宙間萬事萬物皆可分陰陽,黃帝曰:陰之與陽也,異名同類。二者同為一也。經雲: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陰陽者,血氣之男女也;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水火者,陰陽之徵兆也;陰陽者,萬物之能始也。
孫真人曰:不知易不足以言太醫。易分兩儀,即陰陽也,以生八卦,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欲識八卦,當知源頭在河洛,後言之。
人身八卦:人神所在,乾頭,兌左手,離左肋,震左足,巽右手,坎右肋,艮右足,坤會陰。
六經六氣:卦之六子,乾陽坤陰,兌陽明燥金、離少陰君火、震少陽相火、巽厥陰風木、坎太陽寒水、艮太陰溼土。
手足六經:配任督以成八卦,乾督脈,坤任脈,兌金手太陰肺經手陽陰大腸經,離火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震相火手少陽三焦經手厥陰心包經,巽木足厥陰肝經足少陽膽經,坎水足少陰腎經足太陽膀胱經,艮土足太陰脾經足陽明胃經。
五臟六腑:乾督坤任,兌肺大腸,離心小腸,震三焦心主,巽肝膽,坎腎膀胱,艮脾胃。
八卦八綱:乾綱為陽、兌金為實、離火為熱、震出為表、巽入為裡、坎水為寒、艮土為虛、坤綱為陰。
脈診八法:乾浮、坤沉、兌急、艮緩、離滑、坎澀、震大、巽小。
六淫六氣:乾天坤地,兌燥艮溼,離暑坎寒,震火巽風。
六淫氣形:乾熱坤寒,兌燥艮溼,離溫坎涼,震幹巽潤。
本草之氣:乾大熱,兌熱,離溫,震小溫,巽小涼,坎涼,艮寒,坤大寒。
本草之味:乾淡,兌辛,離苦,震澀,巽酸,坎鹹,艮甘,坤膩。
三、升降出入
經雲:氣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
經雲: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則分之,生化息矣。故無不出入,無不升降。化有小大,期有近遠。
經雲:所謂陰陽者,去者為陰,至者為陽,靜者為陰,動者為陽,遲者為陰,數者為陽。
陰陽大道消長第三定律:在太極體中,陰陽相互消長,相對來者為陽,相對去者為陰。
來者為陽,即經中所云“至者為陽”,去者為陰,即經中所云“去者為陰”。來者為陽,去者為陰,所動之始為陽,所動之末為陰。物動自陽處始而終於末。自始處觀之,已為陽,所去為陰,至終之末地為陰,從末處觀之,已為陰,所來為陽,來之始處為陽。
經雲:升已而降,降者謂天;降已而升,升者謂地。天氣下降,氣流於地,地氣上升,氣騰於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變作矣。
氣升而已,升已而降,降處謂天,自地觀之,此天為陽,降為入,入為陽,降終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