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剛、年輕氣盛的階段,怎麼可能揹著輸給凱文·米特尼克的失敗記錄無動於衷呢,
躲在大學校園裡的裡奇·斯克倫塔,不勝其擾之下,乾脆做起了產品推銷員,介紹了哲儒最近在電腦保安領域新推出的一個成果——防毒引擎,用以抵抗開始氾濫的計算機病毒。
早在1949年為伊利諾伊大學所做的一次演講當中,約翰·馮·諾伊曼便描述了一個計算機程式如何複製其自身的理論模型,實質上就是以此為基本特徵的計算機病毒的雛形。
隨著計算機從大型機至小型機,再到以個人電腦為代表的微型計算機時代,計算機逐步走下神壇,資源開始變得充裕,普通人接觸到計算機的機會也成指數級增長,計算機病毒在學術範圍內的研究成果也越來越豐碩。
當個人電腦在1980年代風靡全世界後,計算機病毒終於走出了實驗室,在現實當中興風作浪。比如就在今年一月份,以磁碟開機扇區為棲身地的新興病毒就出現了。
哲儒並沒有自己親自涉獵計算機防毒軟體領域,而是把包括防毒引擎在內的一系列相關技術授權給了賽門鐵克公司,讓其推出具體的產品。
由於計算機防毒軟體的掃描操作非常消耗資源,現在的個人電腦難以承受,因此其借鑑了“漢卡”的實現原理,把一部分工作交給硬體——計算機病毒防護卡來執行,這也無形中幾乎杜絕了此類軟體被盜版的可能。
裡奇·斯克倫塔是這場駭客大戰的主角之一,雖然比拼結果為負,但在凱文·米特尼克離奇地迅速被捕後,他之前失去的聲望瞬間便恢復了回來,加上避而不談其中的內情,進而還多了一道神秘莫測的光環。
記者們好不容易堵到了他,並讓其開口,便顧不上對方具體說什麼了,反正刊登出去就能滿足大眾的好奇。
結果,賽門鐵克的防毒軟體還沒正式釋出呢,便藉著由太平洋電訊資料洩露所引發的一系列風波,打了一次大大的免費廣告,導致各路諮詢打爆了電話。
不過,這只是一個開始,還有更多的新技術在之後被爆料出來。(未完待續。)
第0693章 此VCD非彼VCD也
抱歉,還沒碼完,有些技術資料需要斟酌一下,過一會再看吧。
……
太平洋電訊、方圓、哲儒、裡奇·斯克倫塔面對媒體時候的低調,都是在遵循唐煥的指示。他之所以如此交代,當然有自己的道理。
hacker——駭客是計算機領域裡的一種特殊文化,更是一股讓人忌憚的難以約束的力量。有時候,它就像中國古代的遊俠兒一樣,一言不合便拔劍相向,流血五步,飲恨當場。
尤其隨著個人電腦引導著it技術應用進入各個領域,進而造就出了複雜的巨大利益鏈條,這個江湖的水就越發地渾了。能夠遵守駭客文化起初的樸素道德準則的“whitehat”——“白帽駭客”,不能說沒有了,但相比於利益驅動的“blackhat”——“黑帽駭客”,甚至“cracker”——“劊客”,難免顯得小眾化了一些。
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
只有千日做賊,沒有千日防賊。
就拿凱文·米特尼克這類人來講,被抓進去了又如何,過幾年後出來了,有很大機率照樣活蹦亂跳地重操舊業。
而像太平洋電訊、方圓、哲儒這樣的大型企業,屬於擺在明處的“瓷器”,能夠達到震懾宵小、讓其明白“想撿便宜另找他家”的目的便足夠了,犯不著為了意氣之爭、口舌之快去得罪居於暗處的整個地下駭客世界,不值得!
大公司深知悶聲發大財的好處,自然按命行事,倒是裡奇·斯克倫塔也能孺子可教,而且還瞅準機會為即將推出的防毒軟體做了一下免費的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