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讓人起疑 ? 只有堅守明春福王歸藩,且不以四萬頃要挾,天下國人的疑慮才能排除。

皇上讀了葉向高的辭疏,對這位愛較真兒且毫不通融的宰相,也實在是無可奈何,可眼下又無人能替代得了他 ?內閣長時間是葉向高當家,雖僅此一人,卻勝過一朝文武,近來雖經葉的多次催促,皇上總算同意增補閣臣了,經過會推,吏部左侍郎方從哲被任命為大學士,入閣參與機務,可方從哲生性柔弱,目前還擔當不起大事, 日後國家若有了大難,還得依賴葉向高!皇上思前想後,權衡了半天利弊,最終還是依了葉向高,讓福王明春回藩國洛陽。而真正促使皇上最後下了決心的,是慈寧宮李太后的表態。太后得知鄭妃有意利用自己的壽誕,而拖延福王之行,十分生氣,反問兒子朱翊鈞說:“我兒子潞王是否也宣來,給我祝壽 ?”皇上無言以對,他十分清楚自己唯一的弟弟遠在藩國,像賀壽一類的事,一般是不能來的。

進了十二月,禮部右侍郎孫慎行代表禮部,上疏奏請有關福王之行的事宜,這一次皇上沒有再猶豫,迅速降旨:明年三月施行。

過了年節,福王臨出發前十日,鄭皇貴妃又來到皇上面前抹眼淚,哀求改期,這一回朱翊鈞火了,他勃然大怒,呵斥鄭妃說:依了你,我還有什麼臉面直對外廷群臣?鄭妃瞅見皇上發了大脾氣,沒敢再堅持,含淚轉身退了出去。

明日福王就要出京了。首輔葉向高派人請來太子伴讀王安,告之說鄭妃與福王,就如同漢朝的戚夫人與如意,劉邦死後,戚夫人下場很慘。明日福王雖說離京,但鄭妃受皇上獨寵,依然勢力很大,太子萬不可妄自尊大,以免日後吃虧。明日送福王,禮數上一定要殷勤,讓人一看的確是手足之情,請王公公務必轉告太子。太子平素善良,其他老臣無需多慮。

第二天,二十八歲的福王來到慈慶宮,向太子朱常洛辭行。按照舊制,太子端坐接受王弟四拜,然而朱常洛卻站立辭謝,僅受了福王兩拜。之後,太子又執意送福王到宮門,殷殷話別,一副兄弟怡怡的情景。事後連鄭皇貴妃那樣多事的女人,也無可挑剔;皇上聽說此事後,竟有點出乎意料,他想不到一個大字不識宮女生的兒子,還真有些肚量!……

對福王朱常洵歸藩,萬曆皇帝和鄭妃的確十分不捨,福王幾次走到宮門,又都被召回,最後許以三年一次歸省。然而這個花花太歲到了洛陽後,整日飲酒,淫樂無度,無視百姓死活,後李自成攻破洛陽,將他處死,據說福王體重已達三百斤,起義軍士兵恨得割下他的肉就酒吃……

葉向高送走了福王,積存數年之久的一塊心病,總算去了根,他###著飄然在胸的長鬚 ,發現一多半都雪白了,想到自己已是近六十歲的人了,可朝事竟沒有一件令他舒心的,太子妃病逝半年了,可靈柩還停在宮中,沒有御旨,也沒人操辦喪禮,更沒人給安排葬地。這一回是王安陪著太子朱常洛來相府求助的。葉向高瞅著太子佈滿愁雲的臉,心說“這當爹的怎能這麼薄情,太子生母非皇上所喜,至今棺木不準入地宮;可太子妃又有何罪 ?難道因為太子是宮女的兒子,太子妃就該遭冷遇嗎?”他當著太子的面,給皇上寫了篇奏疏,懇請皇上從速安葬太子妃,然而至今毫無迴音。

再有就是浙齊楚三黨勢盛,哪個朝臣稍持異議,三黨便群起而攻之,一時間正人紛紛離朝,邪人更加肆無忌憚,到了任意顛倒黑白的地步。順天府鄉試,浙黨鄒之麟任房考官,徇私舞弊,私錄了一個姓童的考生,後被揭發。禮部侍郎翁正春,為嚴肅考紀,決定給鄒之麟降職處分,而齊黨亓詩教趙興邦卻反咬一口,誣說翁正春偏袒主考官,拿鄒之麟作替罪羊。……

三黨仇視翁侍郎由來已久,自韓敬科場案發後,三年未作正式處理,是翁侍郎召集有關官員六十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