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冷藏蔬菜而對蔬菜進行的加工過程:可破壞60%的維生素C、40%的維生素B2、13%的維生素B1、40%的維生素A。

●精糖(白砂糖):損失99%的鎂、93%的鉻。誗精製白米:除去了75%的鋅及鉻。

●冷凍肉類破壞了50%的維生素B群。

●肉類加工後流失50%…70%的B6。

●水果冷藏後流失50%的維生素C。

很明顯,在這個分秒必爭的資訊年代,均衡飲食淪落為一個美麗口號。實際上,80%的現代人難以配合,即使真的勉強達到所謂的健康飲食,也不得不受上述情況左右,無法從食物中獲取所有必須的營養素,更何況尚有下列隱藏因素的影響:

1。最上游的糧食生產:現代土壤中許多重要元素如鈣、鎂、硒、鋅、鉬、錳、鉻等多已短缺,加上化肥、農藥的大量使用,更令農作物的營養價值不斷下降。

2。現代化的加工、儲藏、運輸及處理方法,進一步破壞許多微量營養素。

3。環境毒素的泛濫,增加解毒需求,使營養需求加大。

4。生活壓力增加,相對提高了各種營養需求。

事實上,食物金字塔是以膳食營養每日參考攝入量(RdIs)為基礎,所以難免不出現下面三個問題:

1。無法從當日的飲食中取得所有營養素。

2。膳食營養每日參考攝入量(RDIs)只反應一般民眾基本需求,卻沒有考慮個別體質、個別健康狀況。

3。膳食營養每日參考攝入量(RDIs)的設定並不是針對如何達到最佳健康狀態,更沒有預防退化性疾病如癌症或心臟病等的因應措施。

從種種考量看,重拾健康的策略之一,就是適當補充營養品。其中包括抗氧化物、維生素、必需脂肪酸、微量元素及礦物質等。

在抗氧化物中,維生素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所謂維生素,顧名思義就是維持生命之要素,在早期的研究中發現此乃一群含“有機氮”的“氨類”物質,普遍存在於食物之中,與生命有關,因此就依希臘原文命名為“生命之氨”(Vita鄄amines)。不過,後續研究發現此類物質並非全屬“氨”類,因此也就有學者把“Vita鄄amines”改成“Vitamin”,亦即“維他命”,這就是“維生素”一詞的來源。

基本上,維生素乃是一群有機物質,含有與生命息息相關的碳、氫、氧、氮、硫、磷等元素。這些物質是人體進行任何活動,從伸手、眨眼到呼吸、心跳、思考及睡眠等皆需要的催化劑,也是完成所有生理化學過程不可缺少的酵素或輔因子,有如車子發動時的“火星塞”,讀者在閱讀本書時就消耗了不少。事實上,維生素在醫學上的地位可說歷史悠久,從最早的腳氣病至癩皮症、壞血病、佝僂病等皆與維生素缺乏有關。雖然目前這類疾病已不多見,但維生素的重要性卻並非日薄西山,在“抗氧化”的地位上反而愈發舉足輕重,更非“保險制度”認為的“味素藥(安慰劑)”!

事實上,適當的營養補充,就是彌補生活中的營養偏差,因此因人而異,作整體分析搭配才是較好的方式。下列是通常較常攝取的抗氧化物、維生素及其他營養素,原則上,劑量(成人)可供參考:

●維生素A:每天5000…10000國際單位。

●類胡蘿蔔素:每天15000…25000國際單位,包括α、β、葉黃素、茄紅素等,通常身體可把“類胡蘿蔔素”轉成維生素A。

●維生素C:每天250…3000毫克。

●維生素E:應以混合型(包括α、β、δ型)為佳;通常每天100…400國際單位。

●維生素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