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死也哀!(15)

後記、事倍功半

《論語》就像一個論壇,同門君子,列國人物,文質彬彬。我羨慕孔子的第一代弟子,有機會像冉有、樊遲那樣為老師駕車,隨時聆聽教誨,像顏回、仲弓那樣說:“愚雖不敏,請事斯語矣。”像子張那樣把教誨寫在紳帶上();如果能像顏回、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那樣侍孔子坐,與孔子各言其志(、),那會受寵若驚;至於象子貢、子夏那樣與孔子談詩,“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那更是可夢不可求了。

本讀書系列四十章而止,在我是有講究的。《論語》二十篇,讀書筆記四十章,取事倍功半的意思,是為敬;不敢說厚積薄發、十年磨一劍,最多說十年砍柴一朝燒,能照亮多少空間就不枉柴火之功。寫了四十章,不厭其繁地引用原文,《論語》二十篇503章,我的引用涉及390章,是為了說明原文的好,同時也對《論語》有個基本全面的介紹,但我不敢認為自己參悟出了孔子微言大義、嘉言懿行的百分之一。要吸取孔學營養,還得讀原文,仔細讀,“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孔子舉手投足皆學問,子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子夏說:“每天知道所未知的,每月不遺忘所學得的。”(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這樣必有收益。我也可以介紹自己讀《論語》的心得:要輕輕鬆鬆地讀,不求甚解地讀,樂在其中地讀,事倍功半地讀,日積月累讀,年年歲歲讀,床頭枕邊讀,放下了拿起來讀,與兒童一起讀。

附錄、論語小詞典

(將《論語》高舉高標一下,同時借理論物理學來提供風馬牛不相及的娛樂。)

、華夏學:對整個論語的研究。中國人一般把華夏學說成國學。

、無邊界條件:一種論語在人們的閱讀裡是有限的文字、無界的內涵的思想。

、光年:讀論語一年走過的距離。

、華夏學望遠鏡:透過閱讀可以望見幾千年前的文明之光的一種望遠鏡,目前為止只有論語一種。

、虛時間:不讀論語的人“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日子。

、能量守恆:關於論語的能量(或它的等效功用),不因朱熹的註解而增加,也不因毛澤東的批判而減少。

、論語常數:朱熹使用的一個華夏學方法,該方法使論語有一內在的膨脹傾向。

、大統一理論: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理論。

、弱電統一能量:大約為100個魯迅的能量,在能量比這更大時,孔子和毛澤東之間的差別消失。

8、大統一能量:在國策實踐能量比論語功用更大時,中國城鄉之間的差別消失,國力超過美國。

9、人擇原理:我們之所以看到論語是這個樣子,只是因為如果它不是這樣,我們就不會在這裡去探索它。

、大爆炸:孔學開端的奇點,是文明之光被點燃的瞬間,即論語開篇首章第一句第一個字。那就是“學”無止境。

、蟲洞:連線宇宙遙遠區域間的時空細管。蟲洞提供時間旅行的可能性,那就是對論語的解讀。

、雷達:一種偷懶的讀論語的方法,像百家講壇那種。

、宇宙的波函式:描述在一定的時刻找到宇宙的不同形狀的機率的分佈。借用為張引弘在一定的時刻,找到論語的不同篇章中關鍵詞的分佈,那就是張引弘《門外讀論語》的方法。

、孔丘——張引弘橋:連線兩個時代的時空的文化細管。參見蟲洞,物理學上稱為愛因斯坦——羅森橋。

2、穩態:不隨時間變化的態:一個以固定吞吐量代謝的海是穩定的,因為即便它不是靜止的,它在任何時刻看起來都是等同的。那就是百川歸海的“道”。

3、測地線:兩點之間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