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批評。中國的大國地位和弱國心態需要我們每個人去改變。
這是我給春晚送上的一道涼拌。眾口難調,都怪我芥末放得多了,有點衝,抱歉。但這卻有利於傷風感冒者。良藥苦口,忠言逆耳,三十而立,這點常識應該明白。
2009年10月1日晚,主持完頻道特別節目後與四位大使合影,左起依次為前駐英國大使馬振剛、前駐伊朗大使華黎明、前駐印度大使程瑞聲和前駐德國大使梅兆榮。這些老大使人品極好,為人謙遜嚴謹,業務精湛,忠於祖國。他們在我們頻道“共和國60年大慶”的特別節目裡共同追憶毛澤東和周恩來如何開創新中國外交。他們是新中國第二代大使級外交官,第一代基本都是將軍,是軍人。
如何解釋和紀念六十年前的朝鮮戰爭(1)
中蘇結盟,打出國威;失掉臺灣,跑了*
前幾天看到一本很感人的書—— 《戰火情緣》,講的是中國人民志願軍二十兵團的文工團赴朝演出的許多片段。一幅幅老照片真實再現了當年年輕漂亮的志願軍女兵在前線戰火間隙的動人一刻,再現了用忠誠、堅強、浪漫和奉獻抒寫的戰友情。書中一身戎裝的伉儷照只讓我耳畔響起四個字:戰地黃花。我對作者之一曹玉姍說,老人家,所有從戰火紛飛的朝鮮戰場上回來的人都是英雄。老人家激動地連連點頭稱是。是啊,在利益驅動的今天,他們純樸得只剩下了對戰友的懷念。的確,“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許多優秀兒女一去不歸,氣壯山河,風蕭蕭兮易水寒。我們這個時代需要英雄情結,需要懷念人間最珍貴的情感之一“戰地情緣”。
2010 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60 週年。這是冷戰爆發後,美國遭遇的第一場與社會主義陣營的大規模軍事衝突。儘管三年內戰後的中國百廢待興,儘管三年(1950~1953 )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讓我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中國官方統計自己的傷亡人數為36 萬,而美方估計為70 萬~90 萬。中國統計敵方的聯軍傷亡119 萬,其中美軍損失不到30 萬人。
中、蘇、朝三國結盟,打出了威風,長了中國人的志氣,海外華僑揚眉吐氣,許多原來根本瞧不起中國,一直跟在美國後面的國家開始對中國刮目相看。五年前,一位堅信美國軍事實力的美國學者Robert Ross 見到我時說:“楊銳,我們中美之間衝突難免,一山難容二虎,不過我們不在陸地上跟你們打了,因為在朝鮮和越南戰爭中我們吃了大虧。但是,海上霸權你們就不要爭了。”這番話裡有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承認中國軍隊能打硬仗,1953 年美國人在三八線的板門店與中朝軍事代表團簽署了停戰協議。二戰中,憑藉歐洲戰場上所向披靡的巴頓將軍、艾森豪威爾元帥以及太平洋戰場上的麥克阿瑟將軍在反法西斯戰場上的赫赫威名,還有手中的原子彈,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與中朝聯軍打成了平手,這就是失敗,是無可爭辯的。另一層意思是,美國的十一支航空母艦戰鬥群遊弋在世界各大洋,美軍現代化的水上遠端投放能力同樣也無可爭辯。蘇聯解體後,美國失去了唯一的競爭對手,它的強大海軍更是有恃無恐。與此同時,過去現代化建設的30 年是中國韜光養晦的30 年,也是我們精兵簡政的30 年。中國先後裁軍170 萬。但是,美國人心裡很清楚,中國的巡航導彈、常規以及核潛艇等對美國形成了有效的戰略核威懾,特別是我們東風系列的中短程導彈對美國的航空母艦構成致命威脅。
其實,朝鮮戰爭前後有許多鮮為人知的內幕。有些十分殘酷。比如,根據我所瞭解到的,朝鮮人民軍在金日成將軍的領導下,雖然曾經先發制人,打過了三八線,一度使敵人潰不成軍。但是,當美國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