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我們幹嘛要在楚國人糧食充足的時候進攻他們呢?”

趙武輕聲說:“我現在明白,為什麼元帥要讓我以許國相的名義統領軍隊,我們是盟國助戰部隊,直接受調遣,不接受指揮。”

田蘇沉默許久,輕聲提醒:“不好吧!欒黶出戰,是為國家,無論他勝與敗都代表國家,如果我們坐視欒黶獨自發起攻擊,萬一他戰敗了,那就是國家戰敗,我們身在其中,也難逃羞辱啊!”

趙武想了想,勉強說:“咱們絕不袖手旁觀,但也決不允許欒黶把我們拖入這個泥沼中。”

第一百三十章 一隻老虎看住一群羊

對於趙武的提議,田蘇想了想,艱難地回答:“這問題,難度太高了點……面臨如此兩難的局面,我想不出有什麼兩全其美的解決辦法。”自古人常說:橫的怕愣的,楞的怕不要命的。一貫擅長陰謀的田蘇,面對蠻橫不講理的、不按牌理出牌的欒黶,無計可施了。

第二日,欒黶果然言行必果,他沒有通知趙武,便獨自領軍出戰了。出戰的欒黶心裡窩著一股火,看看韓起,再看看自己,人比人氣死人啊!同樣是前任元帥之子,韓起一上來就擔任上軍佐,他欒黶卻十年如一日的徘徊在下軍將的位置上。要說比戰功,他韓起有什麼戰功?即使上了戰場,也是跟在趙武屁股後頭………伐木。在戰場上伐木,這算什麼戰功?

如今,晉國的形勢表面平靜,背地裡卻暗流湧動。凡事不進則退,欒黶十餘年沒能前進一步,再這樣下去他的家族要被邊緣化了。在這種情況下,欒黶必須為自己的地位拼命,他必須拼命!

欒黶記不起自己什麼時候與趙武的關係越鬧越僵。想當初,趙武成婚的時候,自己也去參加了婚禮,那時候,兩家的關係雖然說不上是疏遠,但也沒有現在那樣敵意重重。雖說是自己的父親當初主導下宮之亂滅了趙氏,但趙氏孤兒重新進入卿大夫的行列,父親也算是支援的,甚至多有幫助,怎麼一轉眼之間,兩家就變得如此敵對。

平心而論,欒黶對趙武是服氣的。雖然當初他有點看不起趙氏的窮困,但正因為他清楚地知道趙氏的起始狀況,才對現在的趙武佩服的五體投地………當然,這種欽佩他是埋藏在心裡,絕不肯當面說出來。

想當初,趙氏被剝奪的封地歸還,還是他父親一手主持的,他記得父親曾自鳴得意的說:“趙城人口少少,良田少少,四周都是大山包圍,發展前景幾乎看不到,真不知道趙氏還為這塊封地爭什麼?”

但趙城最初的模樣絕不是這樣,只是這塊封地歸還趙武的時候,欒書特地把趙城所屬的大部分良田劃給了自己,少部分良田則分配給了從趙氏分離出去的駙馬一族趙旌。欒黶當初聽了父親的話,還湊趣的加了一句:“憑這樣的領地,趙氏想翻身,恐怕需要一百年;想來報復我們欒氏的仇,恐怕需要兩百年,也許兩百年都指望不上。反正趙氏孤兒需要終身努力了。”欒黶這話,讓父親這個老狐狸都笑了,他直誇欒黶聰明。

但欒黶怎麼都沒有想到,無論是真實的趙武還是現在的趙武,他們的重新崛起都沒有花費二十年以上。在春秋這種生產力低下、生育率低下的時代,如此奇蹟般的崛起速度……欒黶自忖:換了自己,是絕對做不到的。趙武的經營手段無可比擬,在這點上,欒黶連比拼的念頭都沒有。

不過,父親死後,欒黶就想:或許趙武在軍事上的才能不如自己吧?他趙武幼年的時候在山中東躲西藏,聽到一個風吹草動就要搬家逃避,有多少時間學習武藝、軍略、指揮等等。而他欒黶可是從小在父親的督促下,起早貪黑的鍛鍊身體,學習兵法。他欒黶從小沒閒著,光憑學習時間的長短,欒黶覺得,自己能輕鬆勝過總是東躲西藏的趙武。可是,趙武的表現讓欒黶明白了一個簡單真理:所謂天才,他們的存在,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