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祖宗的宗室,怎麼樣?”

春秋時代,這種現象很常見,晉國滅了多個國家,經常把別國的國君押解回自己國內,然後劃出一塊地方來令其居住,這塊土地的收益則用來祭祀亡國之君的祖先,這叫“滅人國不絕其祀”。

指派給亡國之君的土地不是封地,亡國之君不需要承擔封建義務,他們也不是晉國的貴族,多少代後,其後代逐漸演化成晉國的國人(自由民),然後從自由民開始向上奮鬥。這些人向上爬是有優勢的,他們家族中有藏書,子弟的教育比較充分,如果肯入仕,一個小官是能輕易到手的。

莒國國君想了想,為難的說:“我聽說代人很兇悍……”話音剛落,趙丹衝進來,尖聲叫著:“代人兇悍,那是過去的事了,噢噢,大管家齊策剛剛傳來訊息,到昨天為止我們已經俘虜數萬代人,現在我們巳經蒐集了五千匹戰馬,快行動,我要去代人的領地打獵。”

“不好!”趙武搖著頭拒絕:“冬季行軍可不是簡單的事情,您有厚重的保暖衣服,在雪地打滾也不覺得寒冷,而我軍的越冬物資在棘蒲一戰中損失嚴重,我們必須等待補給。”

莒國國君輕輕鬆了口氣:“如果元帥打算親自帶兵,進行明年的征討,那麼我勉強在肥城居住下來,以等待元帥最後的處置。”

趙武閒閒的提醒:“這種態度就對了,你可以在肥城定居下來,但投訴狀不用撤回,我說的話你明白嗎?”

莒國國君大喜過望?趙武不讓他撤回投訴狀,則意味著晉國不是不處理齊國攻佔莒國事件,而是打算先放一放,什麼時候騰出手來,找見戰爭理由了,再動手不遲。這份希望雖然渺茫,但總歸是希望吧!莒國國君站起身來,鄭重行禮……

齊國國都臨淄,晏嬰皺著眉頭翻閱著趙武遞來的信函。一直忐忑不安的慶封這時終於放下心來,他拍著大腿說:“太好了,伯國預設我們對莒國的吞併,這下子我放心了,走,打獵去。”慶封說著,招呼齊國第二綠帽同行。晏嬰抬了抬手,想叫住慶封,但慶封的腳步快,已經衝出了齊國的朝堂。晏嬰嘆了口氣,垂下手去,嘟囔:“好好地,沒事招惹晉國幹什麼?”

執政慶封一走,齊景公晃著身子從屏風後走出來,雖然對慶封不滿,但齊景公對慶封趁機吞併莒國的行動還是高興的,他坐到晏嬰對面,拿起趙武送來的信函,不以為然的說:“田無宇幫助了武子,這不,武子也給了我們回報。莒國的公室才有多少人,武子要就給他,讓莒國國君在那苦寒之地待著去,還可以順便把莒國的反抗力量徹底清空。”

晏嬰嘆了口氣:“武子預設我們對莒國的吞併,卻又索要莒國的公室,令莒國國君在肥城繼續祭祀祖先……我看不出他這番安排的意圖,無法衡量他對我們齊國的作用。然而,武子收留逃亡的莒國國君,卻在諸侯當中顯示了自己的仁德,我怕從今往後,我們齊國再命令自己的附庸國,他們就要三心二意了,因為對他們來說,最壞的結局是逃亡晉國,傳承祭祀,所以他們寧願違反我齊國的命令,也不敢損害晉國的利益。從今往後,我們的附庸要離心離德了?”

齊景公笑了:“我聽說王的冢宰劉定公用大禹的故事勸說趙武子,武子回答說:我早晨還不知道晚上能發生什麼(朝不保夕),怎敢規劃明天的事情。現在我最想說的就是這句話。昨天我把莒國的土地裝到口袋裡,明天我將把莒國的不滿者送到北方,這等於流放他們,莒國國君及公室今後會怎樣,我何必去預料呢?只管經營好現在的莒國就是了。”

晏嬰想了想,勉強回答:“君上說的也對,時光流逝,我們的努力也隨著時光流逝而積累。齊國吞併了莒國之後,只會更加強大。至於明天的憂患,我們既然知道它將要發生,與其坐在這裡哀嘆。不如現在動手防範。”

齊景公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