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邊界之間廣闊的區域。在多瑙河地區,難民的數量大幅增加,匈奴入侵黑海北部使他們喪失了家園,他們乞求能在羅馬帝國落腳。局勢瞬間變得異常危急。派往前線穩定局面的羅馬大軍於公元378年在色雷斯(Thrace)平原被打敗,皇帝瓦倫斯(Valens)戰死。防線已被突破,一支支草原部族如潮水般湧入帝國的西部行省,直接威脅著帝國心臟。過去,從黑海北部延伸至亞洲內陸的草原帶一直被看作是難以生存的蠻荒之地,那裡只有野蠻的武士,沒有文明和資源。羅馬人做夢也沒想到,那裡也能像連線東西方、穿越波斯和埃及的路線一樣,成為世界的主幹道。然而現在,草原部落正是透過這一地區,將死亡和災難帶入了歐洲的中心。
波斯人面對草原部落的威脅同樣感到震驚。他們的東部邊境行省遭受著瘋狂的襲擊,灌溉系統嚴重失修,人去城空,幾近崩潰。匈奴對高加索地區的攻擊規模同樣浩大,戰俘和殘骸遍及美索不達米亞、敘利亞和小亞細亞的各個城市。隨後,在公元395年的一次大規模進攻中,匈奴人摧毀了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的主要城市,在被擊退前一直打到了都城泰西封。
為了驅除野蠻部落,維護共同的利益,波斯和羅馬出人意料地達成了聯盟。他們一起修築了一道防護牆以阻止遊牧部落順高加索山脈南下。防護牆從裡海綿延至黑海,總長近125英里,在南方文明世界和北方野蠻世界之間構成一道天然屏障,保護波斯內陸免遭外部攻擊。這是建築工程史上的一項奇蹟,防護牆全部用從大量磚窯燒製出的磚塊砌成,牆腳下挖有一條15英尺深的護衛運河,沿線還均勻地建有40座要塞——要塞由大約3萬名士兵把守,駐紮在遠離城牆的營地。這道屏障只是薩珊王朝保衛波斯北疆免受草原部落侵襲的眾多革新舉措之一,同時也是為了確保梅爾夫等貿易中心的安全——進攻者若來自卡拉庫姆荒原(Karakum,位於今土庫曼),梅爾夫將首當其衝。
羅馬不僅願意為這道波斯城牆的維護提供常規的資金資助,而且還派出了軍隊協助保護。公元402年,君士坦丁堡的皇帝霍諾留(Honorius)指定只有波斯國王一人可以做他兒子即羅馬皇儲的監護人,表明他正設法與過去的敵人重歸於好。
但一切都已為時過晚,至少對羅馬來說是如此。黑海北部草原部落的遷移已經在帝國萊茵河邊界掀起狂風暴雨,令羅馬人難以應對。4世紀後期的一系列進攻致使羅馬的西部行省門戶大開,部落首領不僅獲得了軍事上的榮耀,更有物質上的收穫,這無疑吸引了更多的追隨者,從而為後續進攻奠定了基礎。帝國軍隊在邊疆保衛戰中苦苦掙扎,一輪又一輪的防衛被擊潰,最終導致高盧淪陷。當頗具野心和手段的阿拉里克(Alaric)帶領他的西哥特部族進軍義大利並屯兵羅馬城外的時候,局勢開始急轉直下。元老院很願意接受阿拉里克提出的條件,但阿拉里克失去了耐心,並於公元410年一舉攻下羅馬。
令人震驚的訊息立即傳遍了地中海。耶路撒冷根本不相信這一噩耗。“信使的聲音被淹沒了,哭泣之聲打斷了他的講話,”聖傑羅姆(St Jerome)寫道,“一個征服了整個世界的城市卻遭遇了征服……誰會相信?誰能相信幾百年來靠征服世界建成的羅馬已經崩潰,眾國之母如今已成為墳墓?”至少羅馬城未被大火焚燒——歷史學家約爾丹尼斯(Jordanes)在一個世紀以後寫道。然而,無論是否被大火焚燒,西羅馬帝國的崩潰如今已成為事實。
沒過多久,西班牙地區也因遭受阿蘭人(Alan)等部落的攻擊而失陷。阿蘭人的家鄉遠在裡海和黑海之間,他們的貂皮貿易活動曾被兩千年前的中國歷史學家詳細記載。另有一支名叫汪達爾(Vandal)的蠻族,他們曾被匈奴擊敗,但之後於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