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去疾發自肺腑的讚歎,順勢道:“謝大律令。”

說著,馮去疾自覺的往最靠近嬴城的桉牘旁坐了下來。

“想要改變大秦,何其之遙!”嬴城聽不得稱讚,隨即將昨日巡視蓑衣作坊之事說給了馮去疾聽,感慨道:“我大秦的勳貴無不起於微末,善於經營才能富裕,強國無不強民,可民之愚非三日可改變。”

馮去疾沉吟了片刻,坐答道:“愚者暗於成事,知者見於未萌。民不可與慮始,而可與樂成。”

“郭偃之法曰:‘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法者所以愛民也,禮者所以便事也。是以聖人苟可以強國,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禮。””

“昔日孝公與孫鞅、甘龍、杜摯研討強國大計,尋求統御萬民的方法。”

“若無孝公之堅持,商君之強策,尚無如今之強秦。”

“然而,愚笨的人在辦成事情之後還不明白,有智慧的人對那些還沒有顯露萌芽的事情就能先預測到,對百姓而言,不可以同他們討論開始創新,卻能夠同他們一起歡慶事業的成功。”

“反之,先有成功後有創新,也未嘗不是富民之策。”

頓了頓,馮去疾笑道:“百姓不知如何致富,需要有智慧的人指引他們,大律令所做之事,不正是此事。”

“行富民之策,百姓尚不可知,正是以朝廷之力教化民眾之時,若百姓知曉如何致富,又如何傾力朝廷去興教化呢。”

“昔日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亦有夫論直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與百姓謀政,不如行使政令令其歸服,其見成功便自安其樂。”

“強國之策尚不於外道,二三人即可!”

嬴城一嘆,隨著內侍迅速的鋪開奏摺,一邊奮筆疾書般的批閱奏摺,一邊低著頭回道:“馮公所說極是,只是政令之所束,民之所畏更甚。”

“經營應以相對自由而論,少府投入以一國之力而經營,尚且有盈虧。”

“萬家萬民之經營,盛況於少府十倍百倍,此中盈虧國不可承擔!”

“既有經營,便有盈虧,不足以令國以國力為其承擔其中風險!”

“民畏法,若以國法約束,民便不敢深攝其中,更談不上致富了。”

馮去疾正要沉思回答,卻是微微一頓,腦袋有點宕機的盯著嬴城。

他發現嬴城。

竟然已經開始了批閱文書。

只是,這批閱文書的方式,稍微有點離譜。

簡直就跟抄書一樣,沒有任何頓挫,一氣呵成。

而且。

嬴城竟然還在與他一起探討。

突!

馮去疾忍不住的站了起來,隨口胡編道:“民與民之別,人與人之別,物與物之別,均有不等。”

“朝廷不能將目光放在小家之民,此為得一地而失全域性之目光。”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經營之道自負盈虧,天經地義,此為人之別,非朝政之錯。”

“政令繁多會使人困惑,不如靜觀其變,致其果後改善之。”

嬴城低著頭繼續批閱奏摺,卻是搖頭道:“不可使之啊,讀書識字者十之有一,會經營之道者還要去之九成,如果不能以政令扶正,小家之民便會漫延之萬家,便會失一地而失全域性。”

可隨著嬴城回話,馮去疾的目光卻漸漸變得呆滯了起來。

站得高,看得遠。

他清楚的看到嬴城在批閱三川郡的奏摺,目力所及他記得清楚,那是關於三川郡洛陽李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