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平價糧,有可能能達到五百萬石。但時間要更長一點,陸續的是明年一年時間。”
不敢說多,現在八門川不缺土地,缺的是人口。可不敢擄掠太多的奴隸,雖煞隨月人手壯大,擄掠將會變得更加容易一點。這一年將會以設法調運唐朝本土人前往大洋洲為主,擴張為輔。同樣大洋州夏季也有漫長的雨季時間,因此也不敢保證風調雨順。雖然有可能明年耕地會擴張到三倍面積,這是不困難的,兩季到三季的收成,但王畫只能說出一個保守的五百萬石。
王畫說出這個數字,是有用意的。既然後繼有糧,朝廷就有膽量繼續提前支取,發放含嘉倉巨大的存糧。而且這訊息傳出去,也會對平穩糧價起到一些作用,儘管作用有可能不會太大。
從私人角度來說,王畫雖然少賺取一些利潤,可少了許多手續。還有一點,因為指望他的糧食。他在朝中的地位也變得穩固起來。
聽到王畫這麼一說,果然許多大臣興奮起來,這一前一後,等於有了七百萬石糧食操作。雖然是一種“期貨。”要到明年才能全部交付。可有了這些糧食做底,心裡也安穩多了。
雖然一年多時間,可一年多的時間,就給了他們喘息的機會。
有許多大臣開始嗡嗡議論起來。有的提議繼續提高種植棉花的稅務。以此限制棉花的種植數量,還有強行令各州縣實行糧棉種植比例等等。王畫聽了沒有作聲。這樣的結果有可能更壞。
這一點就象他前世的樓市政策一樣,各地官員要靠出賣土地獲得財政收入,有了這個前提,無論中央有什麼命令打壓樓市暴漲,下面很少有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合作。
既然提高了棉花稅務,現在地方官員同樣也不會主動酷合朝廷對棉花種植的限制。這也是他們的財政收入。並且在現在這種不透明制度的管理下。相反地方官員甚至陰奉陽違地暗下鼓勵各地大量種植棉花。那麼最後為了欺騙朝廷,勒令百姓強行徵繳糧食。可當地百姓沒有這糧食怎麼辦?只好到鄰縣購買。最後導致高價買糧,低價交糧。百姓負擔更重。
雖然這群都是睿智之人,可這樣的變故都沒有經歷過,因此都不知道如何防範。悲劇還會再次出現。
但他在冷眼相觀,這不是他的職責範圍了。
可是他想到了棉花在中國的歷史。有些感嘆。棉花在中國出現的時間很長,一直沒有得到推廣,後來還是朱元璋強行勒令全中種植的。與現在的恰好相反了。
造成這個原因就是沒有科學地種植,就象高昌人那樣,往地裡將種籽工撒,靠天收。結果產生很低。這是最主要的原因。
還有一個是仿織技術的落後。因此黃道婆的仿織機一出現,泓江一帶立即變成天下最富裕的地方。
後來歐洲仿織機器的革新,居然出現了羊吃人的圈地運動。
這還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可自己一下子將最先進的種植方式與次先進的仿織機器一起推出,天下不洶洶嚷嚷才奇怪。
而且受自己的影響,一些人在悄悄發生思想觀念的改變,比如隴西李家去年又推出一款效率更高的仿織機器。不過因為它原理簡單,很快就被其他家族盜去。這無疑又是一油上點火。
總之這是好事,可大家還沒有做好準備。這才是問題關健所在。當然,還是所有農業技術的落後,同樣的土地,前世養活了十幾億人口,現在只養活了三十分之一的人口,還是如此艱難。再比一下宋朝。疆域面積小了很多,可最多時達到一億多人口,活得還比唐朝滋潤。這也是技術原因的問題。還有一點,唐朝對土地變態佔有慾,以其以人頭而不是以土地徵稅的稅務方式有關,許多大家族吞併土地,寧肯讓它荒蕪著,也不願意便宜地交給佃戶耕種。
在眾人熱鬧討論時,王畫已經悄悄坐回原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