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果然,一條條建議陳奏上來。被李顯先後採納,然後以詔書發往各地。比如再次提高棉田的稅務。這不但是限制棉花種植的辦法,還提高了朝廷的收入,所以一致得到大家的同意。
還有控制糧棉種值的比例,同時降低布匹在租庸調製豐的比例,提高糧食的比例等等。
王畫聽到這一條條命令發出去後。臉上神情陰晴不定。
但他也不知道好壞,仿織業的發達。對推動整個國家的革新與新技術到來,都起到重大作用。這是好事。同時也是王畫期盼的事。可中間有什麼變故,就是他也無法把握與掌控了。
最後也就是平價糧的數量。經過大臣們爭執磋商後,終於同意向各州縣依照糧食的緊缺發放兩百二十萬石平價糧。另外向災區發放八十萬石援助救濟,每天三餐救濟粥。避免更多人餓死。
受災的百姓達到近百萬人,因為雨季似乎還沒有結束,這個數字還在擴大之中。但一部分災民受災輕微。一部分災民因為家庭富裕,不需耍救助,還有一部分災民可以透過其他的之些門路養活自己。所以真正需要救濟的災民數量要低上一些,這就看各州逃戶有多少了。不然拋去逃戶有可能會降低一半。
有了這麼多糧食,雖然不能讓他們吃溫,可清湯寡水的稀粥,能讓他們活下去。
讓他鬱悶的是他剛剛算了一下賬,以三十文進,四十五文出。二百二萬石糧食拋去運輸成本與管理所的的利潤,正好夠這八十萬石的本錢。朝廷等於補貼了一些利息小算盤自得很好。
但這也說明了朝中大臣,雖然大多數對他不想親近,可對他的信譽卻是很相信的。因為這等於支取了他明年帶給朝廷的一百萬石糧食。這還防止明年春荒的危脅,不然數量還會更大一點。
從現在場面就可以看出這一點,這一群唐朝的精英們一面津津有味地想出與補充或者討探各種可行的策略,然而卻沒有幾個人與王畫說話。可這一切策略的基礎卻是寄託在王畫能帶回來七百萬石巨大的糧食上面的。
可是在用誰發放這八十萬石糧食時。大家再次將眼睛盯在王畫身上了。
表面上看起來是一個好差事。救濟百姓能帶來巨大的聲譽,但不是那麼回事。這次受災地方散亂,遍佈了十七個州,長達幾百公里,面積幾十萬平方公里,輕重不一,有的是一大片地方,有的是一小片地區,依現的技術,沒有辦法統計,而且糧食也不夠,因此如果做得不好,就會引來大亂。
王畫低著頭,還是不作聲。
李顯看著集畫說道:“王卿,王卿。”
王畫嘆口氣,只好走出來,他再次看了一下群臣,說道:“各位。我都說過了我現在閉門思過,而且自己也沒有處理政事的能力,為什麼你們都看著我呢?”
但他又說道:“如果陛下非要臣前去處理這件棘手之事,臣願意前往。但陛下要答應給臣一個官職。”
眾人愕然,可無可奈何,人家無慾則網,大不了就撒手不幹了。
“什麼官職?”李顯也笑了起來。
“請陛下給臣這十七州經略轉運營田安撫巡察大使,另外還給臣一個人,讓太子陪臣親自前往,同樣賦予十七州經略巡察安撫都督。”
這麼長的名字都讓大家矇住了。
經略使唐朝初設立的主管邊境安全與軍隊的,安撫使不用說也要給王畫的,這是巡視戰爭或者受災地區的官職,巡察使與安撫使性質差不多。巡視與救濟災民,不過一個是撫慰,一個是察視。至於大使與都督性質也略有差異,一個以民事為主,一個以軍事為主。
實際上十七州主要就是發放災糧,安撫災民,與軍事無關。再加上李重俊與李裹兒還風聞有些不和。王畫提出了讓太子李重俊擔任這是為了避嫌。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