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第一場的四書五經試,這一場其實輕鬆了不少。

因為策問屬於用發散性思維來寫,不必死扣著朱子集註。

這樣一來就實現了為解決問題而寫文,而不是為了考試而寫文。

當然這也並不是說考生就能毫無顧忌的天馬行空,至少文章的大方向必須與朝廷的主張一致。

謝慎等吏員發下卷子一看,心中已經有了底。

五道題目分別是“漢初馳商賈之律論”,

“北宋結金以圖燕趙,南宋助元以攻蔡論”,“東漢中興功臣多習儒術論”,“賈誼五餌三表之說,班固譏其疏。然秦穆嘗用之以霸西戎,中行說亦以戒單于,其說未嘗不效論”,“諸葛亮無申商之心而用其術,王安石用申商之實而諱其名論”。

題目涵蓋了各個領域,還算是比較全面有營養的。

其實策問歸根到底策問考察的是考生的見識,而這恰恰又是謝慎的強項。

比起這些同年考生,謝慎可是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的逆天存在,比這些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窮秀才高出了數個層次。

謝慎於心中略略打了腹稿,便按照題目順序一篇篇的寫起了文章。

策問寫起來果然比四書五經試有意思的多了,雖然需要旁徵博引,但至少寫的活泛,不會都是一個調子。

謝慎用了兩個時辰把五篇策問寫完,接下來就等著考試結束了。

策問環節別看在鄉試、會試沒有四書五經試重要,但在殿試地位卻會陡然提升。原因無貳,因為殿試只考策問!

畢竟策問最早出現就是因為君王問策,故而這也算迴歸其本身的用途。

謝慎的見解力肯定是超越同齡人數個檔次的,如果能夠順利參加殿試,由天子親自出題,他也一定會答的很完美。

他對這次的鄉試過程總體還算滿意。四書五經試和策問試考的都不錯,第二場論判試雖然稍稍留有瑕疵但無傷大雅,無礙大局。

鄉試的名次他不敢說,但應該是能夠上榜的吧?

只是不知道王守文、謝丕他們考的如何了?

按下這些暫且不提,卻說隨著吏人一聲清脆的梆子響,弘治八年的鄉試正式結束了。

接下來考生便交了試卷,按照順序離開號舍沿著青石板小路朝貢院大門而去。

一場鄉試後,諸生面上表情不一而足。有的欣喜若狂,有的垂頭喪氣。

鄉試三年一考,無數人拼搏奮鬥了三年就為了這三天。

假使未能考好,就得再等三年,年輕些的還好,那些已經四五十歲還沒能中舉的老秀才恐怕已經等不起了。

謝慎見到那些兩鬢斑白的老秀才唉聲嘆氣的從他身邊走過時不禁一陣的唏噓感慨。

人生又有幾個三年呢?

等到出了貢院,謝慎便直接回到平安坊的家中。

此處人流實在太過密集,他還是回家裡等王守文、謝丕的好。

回到家中大哥謝方和大嫂謝陳氏自然上前一陣詢問,少年也都一一作答。

鄉試之難,難於上青天。大哥大嫂擔心自己也是有道理的。

不過謝慎並不太擔心,這次的鄉試在他看來最多是上榜名次問題。

回到家中謝慎便猛喝了一壺茶水,又叫大嫂給他下了一碗湯麵。

在貢院號舍時條件實在艱苦,謝慎只能用幹餅子充飢。加之他擔心如廁問題連水都不敢多喝。

一連三天下來他早已是口乾舌燥,回到家中自然好好補償一番。

也許是喝的太急,他竟然嗆到了。

大嫂謝陳氏拍了拍謝慎的後背,心疼道:“小郎慢些喝,水還多的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