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變成日本的殖民地,建立一個“自給自足”的經濟體系,由日本主宰一切。

我曾看過幾張日軍在陷落區裡揚起大幡,慶祝勝利的照片。打著停止白種人奴役黃種人的標語,卻殘害蹂躪“共榮圈”的人民,這樣的行為,不知究竟是瘋狂導致戰爭,還是戰爭導致瘋狂。

1942年,日軍連破馬來、新加坡,席捲中南半島,長驅入緬,聲言與希特勒納粹軍會師中東。一般認為日軍在緬甸戰場之所以能夠獲勝,是在珍珠港偷襲得逞後,採取太平洋閃電攻勢戰術奏效所致。而現今越來越多的資料則顯示日本謀圖中南半島,早在1937年“七七事變”發生前便已展開。

前僑務委員李國生先生曾於1940年代初發表《在緬工作三個月記》,其中提到:

“1936年一天清早,我們到著名的瑞光塔參觀,忽然見到一個和尚邊敲木魚,邊誦口號,我看那和尚的膚色、行動、氣概都像個日本人,而不像是緬甸人,隨即問同行的老僑胞才知確為日本人,而這樣的和尚,為數並不少。後來得知日本的鈴木醫院跟緬甸土人聯絡極為密切,日本黑龍會在當地也相當活躍,從許多跡象可以看出,日本在緬甸的工作已經根深蒂固,一旦在此發動戰爭,敵人一定進侵,土人一定不戰。”

前一陣子為了寫《日據時代的臺灣》,我翻閱了數本在日據時期受招進入戰場的老兵資料,其中一位響應日本徵召的臺籍志願軍,提到他於昭和十三年(1938年)入緬,後來在緬甸戰爭時擔任交換手(兵營電話接線生),讓他感到驚訝的是,同時擔任交換手的緬甸本地女孩兒,個個日語流利,有幾次甚至讓從小說日語長大的他幾乎以為電話那端是個日本女子。

做事如此周密,老早計算好的入侵步驟,在麥帥於1942年5月10日,潰敗於赴印度的途中所記下的戰敗首因,或可窺見:

丹青難寫是精神(11)

對英帝不滿而憤慨的緬甸居民,日本人的積極性,英方對鐵道通訊的管理不善,英國重印輕緬的態度……

當時英國首相邱吉爾曾一再強調英印軍統帥魏菲爾(W*ell)不應太暴露自己。

而從美國陸軍參謀本部的作戰署長大衛·艾森豪將軍的日記中,也不難發現第一次緬甸戰爭盟軍戰敗的端倪(以下節選自Robert H。 Ferrell的《艾森豪日記》):

1942年1月10日

今天下午出席參謀長聯席會議。議題:中國與緬甸。英國人怕別人佔他們的便宜。

1942年1月17日

整個遠東的情勢危急,我的計劃是把愛爾蘭防區的換防擱下,這樣可以湊一部分資源用在荷屬東印度群島、新加坡和緬甸防線。

我們必須全力挽救這幾個地區,但整個行動陷入停頓狀態,陸軍航空隊沒有足夠人力。

1942年1月27日

我們可能到緬甸已經為時太晚,必須像在錫蘭一樣拼命加速行動,英國人必須有所進展。

1942年2月5日

只有天知道我們是否能使緬甸這個地方不陷入敵手……英國人實在倔強而傲慢。

1942年2月6日

中國與英國合作起來,我們或許能挽救緬甸。

1942年2月22日

我們對緬甸、印度、中國這三個地方始終舉棋不定,如今日軍為所欲為,我們驚慌起來,情勢將硬把我們拖進澳洲戰區。

1942年初,日軍第十五軍坂田樣二郎率四個師團分兩路向緬甸進攻,一路由泰國侵入緬甸之毛淡棉北進,一路在仰光登陸,沿滇緬路攻擊英軍。英軍不能抵擋,節節退敗,終於接受美國的建議向中國求援,中印緬戰區最高統帥派出遠征軍赴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