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不能容忍任何形式的偶像崇拜。 神在十條誡命的起首兩條就明確禁止人崇拜除耶和華神以外的任何別神。這些是羅馬教廷所堅持的。"傳教士說。

"但是祀孔祭祖只是中國傳統習俗,並不含有任何的宗教意義。 這跟神所說的偶像崇拜並不相同。"年輕人反駁。

這時傳教士已見到了蘇菁的身影,揮手向她打了招呼,"小夥子,歡迎你啊! 我沒有見過你,你是第一次來教堂嗎?"

一旁的年輕人見有第三人進來,也不再辯論下去。

"神父你好,我聽過主的福音,雖沒信教,但也對天主教的教義很感興趣。 不過我今兒來,是想請問您有沒有一些洋文書能借我看看"

"願主保佑你,難道你懂洋文嘛?我叫白晉,來自法蘭西,很高興認識你。 你叫什麼名字呢?我這兒有些法文書籍,大多是與算學或天主教相關的。 還有些其它傳教士留下的一些英文和葡萄牙文的書籍,你對哪些感興趣呢?"

"我可不懂啥洋文,但我來自廣州,在廣州偶而能接觸到一些海外來的人。 我覺得有趣極了,想借點兒你們的書來瞧瞧。"

"真難得遇上對洋文書有興趣的人啊。 你跟這位公子倒是碰到一處了。 借你書沒有問題,如果你願意,可以多來教堂,我願意交你洋文"

"那真是太好了! 白神父,先謝謝你了。"

蘇菁說完,轉過頭看向那位年輕人:"這位公子,你看得懂洋文嗎?剛剛聽你們說話,似乎你是信天主教的,是嗎?"

這位年輕人長身高挑,雙眼細長,雙唇卻厚,看起來是極溫和的一個人。 聽他的聲音更是醇厚低沉。

"這位小弟,沒想到你這麼年輕也聽過天主教,還對洋文書有興趣。 原來你從廣州來,那倒是難怪了。 我家裡的太祖母是信奉天主教的,自小陪伴我的嬤嬤也是信教的,所以我略知一二。"

"白神父,大哥哥,我能請問你們剛剛在談些什麼嗎?我好似聽到一些關於崇拜偶像的話。"蘇菁開口問起。

白晉看到一個這麼年幼的小少年都對天主教這麼感興趣,很願意向他解釋。 而年輕人也希望能多一箇中國人,能夠和他站在同一立場。 於是也在一旁對白晉的解說加以補充。

原來,因著孝莊太后信教的緣故,而康熙帝也很信賴倚重幾位傳教士,所以天主教在中國的發展雖不能說很順利,卻也沒受到朝廷的阻止。 康熙十四年時,當時皇帝甚至親自巡視了在北京的教堂,並題字“敬天”由每個耶穌教堂複製懸掛。可以說,當時朝廷對天主教的態度是支援並鼓勵的。 可後來,在中國總理教務的顏鐺神父,卻要求教徒遵守教廷幾十年前的教令,同時要求各地教堂摘除康熙題字的“敬天”牌匾,禁止信徒祀孔祭祖,禁止信徒為死人立牌位,禁止用天主教的信理去附和中國古書裡的訓誡,並開除了2名違反教令的信徒。

羅馬教廷支援顏鐺神父的作法,在中國的如白晉等一干傳教士卻支援康熙的說法:"祀孔祭祖是中國傳統禮儀,屬於文化活動,不是偶像崇拜。只要不違反天主教的基本信仰,天主教徒有權自己決定是否參加祀孔祭祖活動。"

事態漸漸嚴重,轉化為羅馬教廷跟清廷政府權力和政治利益之爭。 就在去年,羅馬教廷裁決中國禮儀是一種異端,予以禁止今年甚至還派了多羅等一行人到北京與清廷交涉。 現在多羅等人還留在北京,等待皇帝的接見。 但皇帝認為這是干涉清廷內政並且干擾了朝廷正常的統治秩序,絕不能夠允許。

現在朝廷上下吵成一團,大多數官員都上書,建議驅逐傳教士。 更嚴重的,甚至重新建議康熙鎖國閉關。

聽到這樣的故事,蘇菁真是氣不打一處來。 羅馬教廷歷來就是最霸道不過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