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了。 在古歐洲歷史上,也是屢次干涉各國內政。 有多少位國王是由教廷扶持上,又有多少位國王是被教民給推翻的。 更別說那惡名傳世的十字軍東征殺人無數。
現在居然又欺負到中國頭上來了! 雖然這段歷史蘇菁並沒有學過,但對古羅馬教廷的惡劣深有體會的她,很能理解康熙的想法。 各國有各國陳年曆史所形成的文化和風俗,憑什麼就硬要逼人改呢?難道一個信奉天主的信徒,就不能同時懷念祭拜自己的祖先了嗎?
蘇菁雖不多說,但他的神情和忿忿不平的眼神,讓一旁的年輕人感同身受。 他雖然受曾祖母的影響而信奉天主,但畢竟並不痴迷。 自小到大所學的傳統和祖宗規矩,還是要遵守的。 如今羅馬教廷和朝廷之間的爭執,讓他感到很困擾。 也才會來到東堂,希望白晉能夠開導他。 但哪裡想到,白晉雖是支援清廷的主張,卻也無力反駁羅馬教廷的決定。 畢竟羅馬教廷在歐洲的影響力和勢力之大,不是一箇中國人能夠想象的。
講完之後,白晉也只能搖頭苦笑。 不用多問也知道這位新教友小夥子的立場了。
"算了,我們不多說了。 我進去取些洋文書出來,你們倆談談吧"
向白晉道了聲謝,蘇菁就開始和這位年輕人聊了起來。 原來他名為黃英濤。 他其實也深知如今教廷和朝廷的爭執,不是他們這些小人物能做主的。 但聽聞朝廷有可能驅逐所有傳教士,並禁洋。 他不禁感到很擔心。
聊了沒多久,蘇菁對眼前這位黃大哥真是深有好感。 他非常的博學,雖及不上師傅,但或許是年紀尚輕的緣故,對很多事物的看法不如師傅那麼悲觀實際。 他語氣溫和,談話含古蓋今,事通中外,事事有他自己獨特的見解。 偶而輕輕一笑,笑聲是那麼的輕亮,蘇菁雙眼漸漸發亮。
而黃英濤對這位蘇姓小弟的印象也越來越好。 這真是一位富有靈性,悟性又奇高的小夥子。 不但言之有物,問的問題又總是能點到要點,恰到癢處。
兩人越聊談性越高,直到白晉拿了些書給蘇菁,兩人還是相約到街上茶樓繼續秉杯高談。
6、逛街
"蘇公子……"
蘇菁爽快的打斷了黃英濤的話,"你叫我一聲小青子就好了! 若是不介意,我也就稱呼你一聲黃大哥,可行?"
黃英濤微微一笑,細長雙眼看似溫和,卻閃過一抹精光:"小青子嗎?那為兄就託大,認了你這個小弟了。 不知賢弟是何時自廣州上京的?"
"小弟才剛抵京不足一月。 沒想到在京師,竟有一座這樣堂皇高聳的教堂,真是長了見識了!"
"呵呵~朝廷對洋人的天主教一向是寬宏的。 只恨那教廷欺人太盛,竟妄想幹涉我朝內政。 如今當今聖上雖仍不肯接見教廷來使,但朝中大臣早已議論紛紛,不少官員要求禁洋。 此間牽涉之廣,早已超脫宗教與祭祀之範圍。"
蘇菁欲言又止。 黃大哥看似溫和,但話語中卻隱隱透出些許諷刺與精明。 原本一再提醒自個兒要維持低調,卻終於忍不住開口:"禁洋?! 這豈不是因噎廢食嗎?!"
"哦~" 黃英濤挑眉一笑,深深的看向蘇菁一眼。
"因噎廢食?賢弟這話卻是從何說起?"
蘇菁此時已後悔的恨不得咬了自己的舌頭去。 但話已出口,不如一吐為快。
"宗教只是百姓心靈上的一種寄託,祭祖其實也是。 兩者並不衝突。 若教廷以此為由,欲干涉我朝內政,自是不該輕易妥協。 但據理力爭也罷,協商交流也好,若因此就關上大門,不再與外界來往,豈不是平白的讓自己落後於他人,被排除在世界的進步潮流之外?"
"此言差矣! 這位公子想必是未熟讀聖人之言。 想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