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大師們掐死在搖籃之中了。

所以必須要改革科舉,只有改變國家選才的內容,才能改變讀書人的讀書的方向。國家需要什麼,讀書人就應該去學什麼,以此來引導讀書人從儒家經典中走出來,推行“學以致用、實事求是”的治學理念。

“朕打算改革科舉!”朱影龍在朝會上丟擲了一個重磅炸彈。

科舉不科舉的對武官們的影響不大,文官可不一樣了,大殿之中地文官起碼有九成是科舉上來的,剩下的一成是靠祖蔭,當然學問差一 點,但能力卻不必那些科道官差。

這下子文官集團如同炸了窩,科舉雖然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些許小小改動也是常有地事情,但高舉儒家學說的大方向可是一點都不動搖 的。

朱影龍的治國理念與法家靠得非常近,這已經讓天下地儒林學子們很是不滿,不過千餘年儒學的演化。儒家的學說已經變成了皇帝統治天下地工具,首先第一條,就是愚民,然後將百姓都教化成奴才。這一點滿清比歷朝歷代做地都好,而朱影龍這個連《三字經》都背不齊地皇帝雖然扭轉了大明的乾坤,取得了令人矚目地成就。其實在許多儒學大師眼裡。根本還就是看不上眼的豎子。當年朱影龍剛剛登基之時,可是有不少人拒絕了朝廷的徵召。當時大批官員難逃,搞得北京朝廷差點維持不下去正常的運轉,朱影龍當時可是對這些不識抬舉的老東西們恨的咬牙切齒,恨不得派兵殺了這些人。

明代鄉試、會試均分三場,初場試《四書》義三道,經義四道。後三日考第二場,試論一道,判五道,詔、誥、表、內科一道。又三日考第三場,試經史時務策五道。《四書》、《五經》所用註疏起初各有規定,永樂間,頒《四書五經大全》,廢註疏不用。廷試只有一場,試策問。科試命題必須出自《四書》、《五經》。其文略仿宋經義,但必須以古人的語氣為之,體用排偶,謂之八股(八股一說始於明初,一說始於成化),通稱制義。鄉試、會試之所,亦謂之貢院。諸生席舍,謂之號房。試卷之首,書三代姓名及本人籍貫、年齡,所習本經,所司印記。文字中迴避御名、廟號,不許自序門第。試卷彌封編號。

鄉試、會試頭場考八股文。而能否考中,主要取決於八股文的優 劣。所以,一般讀書人往往把畢生精力用在八股文上。八股文以四 書、五經中的文句做題目,只能依照題義闡述其中的義理。措詞要用古人語氣,即所謂代聖賢立言。格式也很死。結構有一定程式,字數有一定限制,句法要求對偶。八股文也稱制義、制藝、時文、時藝、八比文、四書文。八股文即用八個排偶組成的文章,一般分為六段。以首句破題,兩句承題,然後闡述為什麼,謂之起源。八股文的主要部分,是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四個段落,每個段落各有兩段。篇末用大 結,稱復收大結。八股危害極大,嚴重束縛了讀書人的思想,朱影龍早就想廢除了,只不過時機未到,而且一下子廢除八股,天下的讀書人必然不會罷休,有的人鑽研了一輩子八股,到頭來,朝廷居然不考八股 了,那對這些人的打擊可想而知,所以必須要有一個過程,比如給出一個年限,讓這些人還有一兩次機會,那麼反對的聲音也就小了很多,而且朝廷開科,不可能不取士,有個幾年的緩衝,頒佈新的考試內容,廢除八股的阻力也就小了很多了。

實在不行,可以分新、舊兩科,讓天下的舉子自己選擇靠舊科還是新科,新舊科進士區別對待,發展前途也不一樣,這樣數年之後,必會有人看出新舊可進士前途不同之處,這樣為了前途靠新科的自然就越 多,舊科的就越少,再在錄取的名單上做些文章,也可逐漸廢除八股,一下子廢除八股有些難度,而且廢除了之後,科舉考些什麼內容合適,這一下子也很難找準,需要一個調整變換期,這些都需要實踐之後才能知道,所以朱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