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環境對人的影響,以及個人選擇……
這樣的主題用在羅斯身上合適嗎?被天主教牧師的侵犯,是導致他走上一條不歸路的直接原因,但被侵犯的人不止是羅斯一個,其他人呢?
短短的兩天中,墨菲腦海中閃過無數的念頭,都無法做出決定,直到他想起曾經在太平洋對岸讀書的時候,上過的關於傳記影片的課。
“是的,羅斯是個例。”
想到曾經那些千篇一律的個人傳記性質的影片和電視劇,墨菲終於拋棄疑慮,堅定了最初的想法,“但這就是一部羅斯的個人傳記影片,何必去管其他的人?”
無論什麼樣的傳記影片,終究離不開藝術加工,但藝術加工的度必須掌握好,這方面墨菲有足夠的反面教材。
隨後,墨菲開始回憶曾經在太平洋對岸看過的傳記影片和電影,以及一些理論上的問題,這些可以讓他保持清醒,避免犯下最基本的錯誤。
當代的電影幾乎逃不開對人物的描寫,幾乎所有影片都在講述人物與時間、空間的關係,而人物傳記,是電影中最好拍也是最難拍的一種,好拍之處在於,看某些紀錄片時會覺得在看一個人的編年體discovery歷史頻道,平淡到榨不出一滴油來;而說起難拍,傳記片最大的難點在於創作者要保持一個相對中立的態度,拒絕價值評判的同時把故事拍得精彩。
這對於導演的要求相當的苛刻,尤其是主角還是一個聲名狼藉的人物時。
以曾經的墨菲接受的教育,拍攝羅斯這樣的人的傳記電影,一定要把他徹底打入地獄,但問題是羅斯這樣的人就像幫助過他和小羅伯特唐尼以及監獄裡面其他一些人那樣,沒有善的一面嗎?
當然,也絕不能只盯著他善的一面,拍成偉光正,那樣就太低階、幼稚和厚臉皮了。
再次確定思路,保持最初的主題不變之後,墨菲回憶起了曾經在對面專業學校學到的相關理論,以及那時候導演提過的一些導致傳記影片失敗的典型的問題。
曾經他接受電影教育的那段時間,對面的電影行業中,幾乎找不到一部出彩的人物傳記影片。
為什麼那邊的電影行業很長時間內都難以拍出好的傳記題材的影片?墨菲還記得,曾經很多人在分析原因時說,拍攝人物傳記片往往因為人物原型的在世或者其後人的干涉,使得導演在拍攝的時候難以以客觀的視角去看待傳記片中的主人公。
但在他的導師看來,這樣的理由似乎是在為影片自身的不足尋找藉口,在世界電影史上,也發生過不少傳記片導演與傳記片的原型人物的糾紛。
早在1941年,時年25歲的奧遜威爾斯就拿出了自己的處女作《公民凱恩》,因為本片影射了當時的報界大亨赫斯特,赫斯特不滿於影片中對於自己形象的處理,就極力阻撓本片的上映,他一方面在自己的報紙上發表文章抨擊好萊塢,企圖迫使好萊塢放棄對影片《公民凱恩》的發行;另一方面,他又大量收購《公民凱恩》的複製和負片並統一銷燬,使得很多影院當時無法上映《公民凱恩》。
雖然遇到了如此刁難,奧遜威爾斯仍然沒有屈服,還是決定讓影片如期上映,結果可想而知,《公民凱恩》遭到了票房滑鐵盧。
時至今日,《公民凱恩》並沒有因為票房的失敗而影響自身的價值,在美國電影學會評選的“百年百大電影”評選中,《公民凱恩》赫然名列榜首。
導師當時分析《公民凱恩》成功的原因,首先在於導演奧遜威爾斯敢於選擇具有爭議性的人物作為自己的傳記片主人公。
赫斯特雖然作為報界大亨,為了讓自己的報紙能夠獲得更多關注甚至不惜炮製虛假新聞。然而在影片《公民凱恩》中,導演對於作為赫斯特化身的凱恩並沒有急於做出一邊倒的價值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