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覦縣(山東夏津縣)人張金稱,聚眾於河曲(黃河邊),篠縣(河北景縣)人高上達聚眾千餘人於湥Ш櫻ê穎睖'河)境內,也揭起反隋義旗,不久,義軍擴至數萬,稱“東海公”。
貝州漳南(山東德州)人竇建德,世代為農夫,本人“耕于田中”,少時就尚義氣,膽力過人。有鄉人因貧無以葬父,竇建德主動幫助操辦喪事,大為鄉黨所稱。他曾任里長,大業七年(611)募兵時以勇力過人選為二百人長。時山東大水,人多流散,同縣人孫安祖的家被水漂沒,妻子餓死,但是縣府仍要孫安祖從徵高麗。孫安祖向漳南縣令訴苫,縣令竟大怒,鞭撻孫安祖,孫安祖激怒之下刺死縣令,逃奔到竇建德處,建徳將他藏於家中。據史書記載,孫安祖在竇建德家裡的時候,竇建德給他分析天下局勢時說“文皇帝時,天下殷盛,發百萬之眾以伐遼東,尚為高麗所敗。今水潦為災,黎庶困窮,加之往歲西征,行者不歸,瘡痍未復,主上不恤,乃更發兵親擊高麗,天下必大亂”。勸孫安祖與其等死,不如造反。他還說:“大丈夫不死,當立大功,豈可為逃亡之虜也,我知螅�Σ粗洩憒笫�桌錚�鈣炎梟睿�厥葡找��梢員苣選3屑潿�雎猜櫻�鬩宰宰剩�鵲鎂廴耍�豆凼北洌�賾寫蠊τ諤煜隆薄U娌恢�┟癯鏨淼鳥冀ǖ履馨押罄此宄�煜驢吹哪敲闖溝椎那榭魷攣�裁醋約喝ァ按蠊τ諤煜隆保��閹�諡心敲春玫摹盎�帷比酶�約旱暮糜閹鋨殘嵞亍2還蓯率凳竊趺囪��湊�鋨殘嵕�說悴�羧豢�剩�煬齠ň倨旆純寡罟惚┱�q冀ǖ掠謔欽屑��倜�油鍪勘�吞右畚摶嫡擼�盟鋨滄媛柿旖�爍嘸Σ矗ê穎憊食竅兀��鋨滄婧擰懊�蜆�薄�
竇建德暗中籌劃反隋起義,同時應付縣衙門的差役。當時往來於漳南的農民軍,都不侵擾竇建德鄉閭,郡縣吏於是懷疑竇建德與義軍通謀,便將竇建德的家屬收捕,全部殺死。竇建德這下無奈了,只好公開反朝廷了,於是他率麾下200人投奔更早起義的清河高士達,高土達任建德為司兵。不久,孫安祖被張金稱火拼死後,其部數千人盡歸於竇建德,而後竇建德獨自領兵,勢力漸盛,有眾萬餘人。建德“能傾身接物,與士卒均勞逸”同甘苦,於是逃役之人爭相歸附,為致死力,高士達、竇建德領導的農民起義軍遂成為河北山東間一股勢力。
也是在大業七年(611),韋城(河南滑縣)人翟讓、章丘(山東章丘縣)人杜伏威等也相繼起兵。反隋小股武裝不可勝數,他們多聚保山林川澤,部伍均為逃避徵役的農民,分佈在今山東、河南、河北間。史稱“自是所在群盜蜂起,不可勝數,徒眾多者至萬餘人,攻陷城邑”。
楊廣在大業八年(612)徵高句麗失敗回來後,又下詔徵天下兵集涿郡,修繕兵器,貯運軍糧,準備來年再戰。這就進一步激化了國內社會矛盾。民眾大飢,米穀踴貴,卻閉倉拒賑。“是時百姓廢業,屯集城堡,無以自給。然所在倉庫,猶大充籾,吏皆懼法,莫肯賑救,由是益困。初皆剝樹皮以食之,漸及於葉,皮葉皆盡,乃煮土或搗藁為末而食之;其後,人乃相食”。
聽到了再度徵遼的這個訊息,人們最後一根弦被壓斷了。在忍耐到了極限之後,再次的遠征將更沉重的勞役壓向民眾頭上。走投無路的百姓爆發出了前所未有的勇敢:
“忽聞官軍至,提劍向前蕩。譬如遼東死,斬頭何所傷。”
對於各地報上來的農民起義的訊息,皇帝楊廣並不怎麼在乎。從三國到隋初,政治一直是貴族們的遊戲,還從來沒有哪場農民起義能夠改變歷史的大方向。他認為這些起義烽火不過是帝國的癬疥之癢,而高句麗才是帝國的心腹之患務必要剷除。所以他只是部署了地方官“加緊剿捕”,要求他們務必在出徵得勝回來前把這幾處烽火滅掉。
第七十四章 再徵再敗
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