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李渾),名當妖讖,國家殺之,無可救也。夫人當自求全,若相用語,身當不坐。”在宇文述的威逼利誘下李敏的妻子很白痴的道:“不知所出,惟尊長教之。”宇文述便教她說口供述“可言李家謀反,金才嘗告敏雲:‘汝應圖籙,當為天子。今主上好兵,勞擾百姓,此亦天亡隋時也,正當共汝取之。若復渡遼,吾與汝必為大將,每軍二萬餘兵,固以五萬人矣。又發諸房子侄,內外親婭,並募從徵。吾家子弟,決為主帥,分領兵馬,散在諸軍,伺候間隙,首尾相應。吾與汝前發,襲取御營,子弟響起,各殺軍將。一日之間,天下足定矣’。”宇文述一邊說,李敏的妻子就一邊寫。寫好之後,宇文述帶著口供向楊廣陳奏,說:“已得金才反狀,並有敏妻密表。”重臣楊玄感的叛亂已經讓楊廣傷透了心,看了宇文娥英的口供後他又是心涼,當場傷心的對宇文述說道:“吾宗社幾傾,賴親家公(楊廣的女兒嫁給了宇文述的兒子)而獲全耳。”於是下詔誅李渾、李敏等宗族三十二人,自餘無少長,皆徙嶺外,宇文娥英也被賜死。
李敏與他家族的滅亡,其實從頭到尾都是宇文述的手筆,他的目的是報復忽悠他的李渾。有人認為宇文述不過是秉承皇帝楊廣的旨意辦李敏的,他只是順便把李渾帶上的。可是楊廣真的有辦李敏的意思嗎,前面講到,楊廣曾經當面叫過李敏去把名字改一下就是為了保全李敏的。再者,李敏與李渾被抓去大牢後,楊廣讓裴蘊去查李渾的造反證據。史書記載,這個裴蘊很會揣摩楊廣的意思,任御史大夫的時後也總是迎合楊廣的意思辦案子。對於這個案子如果楊廣有殺人的意思,就這樣一個會揣摩並迎合楊廣意思的大臣在被奉命調查的時候會揣摩不出楊廣的心思來,最後會如實的奏陳李渾沒有造反的事實,這好像說不通吧。最可能的事實就是一個沒有這方面的意思,所以裴蘊對於李渾這樣的家族只能認真辦案。
有意思的是後來做了皇帝的李淵彷彿為了感謝李敏、李渾為他擋了讖言之禍,特地下詔為他們二人的冤案平反,並對他們的後人給予封賞。(未完待續。。)
第八十一章 心力憔悴
“李氏當有天下”的讖言在第三次徵遼後出現,表明了當時人民開始否定大隋的統治了,他們渴望新的統治者來結束楊隋的統治,不再是像大業七年那些造反的人一樣只是單純的想把楊廣拉下。
自從楊廣登基成為大隋皇帝后,大隋就開始營建新都洛、修長城、開運河、開馳道等大規模工程的同時軍隊肆意征戰四方、開疆擴土,而他自己也是大規模的巡視天下,這一切的動作在短時間內給予大隋的低層老百姓難以想象的痛苦與災難。於是早在大業六年的時候就有老百姓因為難易生存被逼造反,到了大業十年的第三次徵遼結束後,雖然在大隋的境內起義的隊伍還沒有成一定的氣候,楊廣的軍隊也還能控制大隋的江山;但是起義的規模已經有了燎原之勢,壓抑太苦的民眾這座火山已經到了全面爆發的邊緣,一個處理不當就會讓這個火山全面爆發,危及大隋的江山,然而坐不住的楊廣一再一的馳騁天下引爆了這座火山,讓有野心的大隋貴族看到了希望。
術士庾質字行脩,是大隋開國時有名的術士庾季才的兒子。早有志尚,八歲誦梁元帝《玄覽》、《言志》等十賦,因父親的緣故拜童子郎。他操履貞懿,立言忠鯁,每有災異,必指事面陳。大業八年(602),楊廣要御駕親伐遼東,徵至臨渝,向他問東征能否成功。他對答道:“伐之可克,不願陛下親行”。楊廣聽了臉色一變的說:“朕今總兵至此,豈可未見賊而自退!”庾質對答:“願安駕住此。命將授規,事宜在速。緩必無功。”原來這庾質是希望楊廣不要以帝王之尊出征遼東,聽了之後就不高興的楊廣有點賭氣的說道:“汝既難行。可住此也。”後來楊廣兵敗回來之後才知道庾質的勸諫是有一定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