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的,於是提拔他為太史令。大業九年,楊廣復徵高麗時,又問:“今段何如?”庾質對答猶執前見。自負的楊廣火了:“我自行尚不能克,遣人豈有成功?”楊廣於是繼續親自出徵,等到了楊玄感造反,斛斯政投奔高麗,楊廣想起庾質的話是才感到一種未知的恐懼,於是果斷的撤兵回國。

第三次出征高麗回到京師長安還未呆上一個月。楊廣即率百官往東都洛陽。術士庾質再一次進諫請楊廣“宜鎮撫關內,使百姓歸農,三五年,令四海少豐,然後巡省”,依照當時的形勢來說他的建議對大隋對楊廣本人來說是最好的、也是最為適合的。當時天下貴族還沒有大規模的參與叛亂,而且楊廣對於天下還擁有很強大的威望,他的軍隊在鎮壓農民起義的叛亂中有著明顯的成果。如果楊廣能夠呆在隋朝的立國之本的長安或者新都洛陽兩三年的話,那麼隋朝的歷史和他自己的歷史都將重寫。然而楊廣再一次的把這個有著絕對政治目光的大臣的話就像前幾次一樣放在一邊。並不理會。

大業十一年(615)春正月初一元旦大朝會後,楊廣於東都宮殿大宴招待公卿百僚四夷使節,設魚龍漫延之樂,對突厥、新羅、靺鞨、畢大辭、訶咄、傳越、烏那曷、波臘、吐火羅、俱慮建、忽論、靺鞨、訶多、沛汗、龜茲、疏勒、于闐、安國、曹國、何國、穆國、畢、衣密、失範延、伽折、契丹等國的使節頒賜各有差參。此時的楊廣依然是四夷膜拜的“聖人可汗”。後世有人認為楊廣三徵高句麗慘敗標誌著以大隋王朝為中心的東亞國際秩序華夷朝貢體制徹底崩潰,而四夷使者並不是所謂的去朝貢的,是去看楊廣的看熱鬧的。事實上。直到楊廣死時大隋依舊是天下的中心;楊廣依然擁有著強大的權威。

雖然天下四夷還是臣服在自己的腳下,但是高句麗並沒有派朝貢使者來。已亡國的吐谷渾也趁機“復其故地,屢寇河右”。想想自己自從登基後日日夜夜的為國為天下的嘔心瀝血、兢兢業業卻始終沒有完成自己心中那千古的“大業”。楊廣實在按捺不住悲痛的心情,在招待完萬國使節後回到自己的宮裡獨自飲酒大醉,因賦詩曰:

“徒有歸飛心,無復因風力”。

詩的字裡行間透露著一種無奈與悲壯,醉酒的楊廣彷彿要發洩自己心中的苦悶與壓抑,就叫宮人吟唱自己的詩,而他自己聽著聽著就不禁泣下沾襟,侍御者更是莫不欷噓!

楊廣累了,楊廣的心累了。於是在大業十一(615)年的五月18日駕臨太原,避暑汾陽宮,他打算在這個他少年成長和他夢想最初的地方好好休息一下,他要重新收拾心情去面對自己的帝國。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六月,突厥入嵐城鎮抄掠,遣範安貴討擊之,王師敗績,安貴死,百司震懼”,於是楊廣為安撫東突厥冒險再次北巡。八月秋高氣爽時,意圖透過自己的巡視解決不太聽話了的東突厥問題的楊廣沒有想到自己還沒有像上次到達突厥境內時就被突厥的幾十萬騎兵圍困在雁門郡。

圍困楊廣的是隋朝離強合弱政策下扶植起來的傀儡啟民可汗的東突厥騎兵,但這個時候的東突厥可汗不再是那個一向聽話的啟民可汗染干了,而是他的兒子阿史那咄吉世,也就是後來操縱中原局勢的始畢可汗。大業五年,被大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