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使得兵營中驕情之氣益發濃重,士氣和軍紀僅成為次要的東西。
兵額確定下來了,雖然出乎趙檉的意料,但是白給的他不能不要,馬上安排人手去禁軍各營選兵,他的要求不高,達到入選禁軍標準的,當兵兩年以下,年紀不超過二十五歲,籍貫為川、陝、河北山區的最佳、能騎馬、有特長、服從性好的,參加過大校閱的也可,軍官是一個也不要。
之所以做的這麼極端,因為趙檉明白,以其讓一隻老鼠壞了一鍋湯,還不如不要。那些入伍時間短的兵正處於被壓迫期,生活在軍營的最底層,每日戰戰兢兢地過日子,還沒嚐到老兵當家作主的‘滋味’,沾染的壞習氣還少,而他們經過一定的軍事訓練,懂得些規矩,能忍受的了自己新軍中那些嚴苛的紀律。要是老兵油子,有戰鬥經驗的還好,可這幫人除了輪到到外地‘駐泊、就糧’外就沒離開過京城附近的地面,更沒上過戰場,只有一身偷奸耍滑,欺下瞞上的毛病,收拾他們還得費事,還不如讓他在這爛著吧!
十一月初十,趙檉這邊命人在禁軍中選兵,那邊就以募兵為名出了京城,直奔襄邑,這個才是重中之重。擴軍早有預案,只是稍加調整便可,他考慮到自己莊子中雖然有了一萬多戶,人口六萬有餘,備選的青壯能達到二萬來人,但是種田做工都需要人手,抽調過多,便會受到影響,所以才定的兩千人。現在已有親兵隊五百人,接受過火器操作訓練的也有千人,還有高寵親訓的五百社丁,人數基本已經夠了,但趙檉依然設定了嚴格的條件,‘家中獨子,或只有一個男丁的不要’、‘除特殊兵種外,年紀超過二十五歲的不要’、‘沒有成親的不要’、‘家中有人不同意參軍的不要’、‘家中老人需要由其贍養的不要’...
趙檉到達襄邑舊府,立刻召集會議,下達了動員令,這對趙檉來說並不是一件快樂的事情,襄邑可以說是他的故鄉,當年項羽帶領三千家鄉子弟反秦,最後全軍覆沒,無顏再見江東父老,自刎烏江寫下了千古絕唱,而自己帶領他們也可能走上一條不歸路,可現在已是箭在弦上,沒有回頭可走,只能放下這些兒女情長,一條道走到黑啦!
多年的經營和趙檉的好人緣此時立刻顯現出來,府中的人都認準一個道理,跟著王爺走沒有錯,他要做的事情肯定是為大家好,因為此前趙檉從未讓他們失望過。沒有鼓動,沒有號召,動員令一下,僅僅三天,便完成了徵召,選上的喜氣洋洋,落選的不免喪氣。
徵召結束,部隊的編組隨即展開,將人員編成五營和五個直屬隊,共計三千餘人。趙仁任都指揮使,總領全軍,下轄驃騎兵兩營,龍騎兵兩營,輜重一營。驃騎兵由受過騎射訓練,技戰法嫻熟計程車兵組成,他們主要乘馬作戰,執行正面突擊、破陣任務,是部隊的前鋒精銳;龍騎兵是受過騎兵基礎訓練,熟練使用火器計程車兵組成,他們主要是伴隨驃騎兵出戰,主要執行追擊,掩護、守衛等作戰任務,即可作為騎兵使用,也可作為步兵使用。他們使用的武器相同,只是執行任務的側重點不同,訓練的方式有所差異。
每指揮編制五百人,下轄三都,每都轄三隊十二夥,每夥十二人,加上都、隊指揮勤雜人員,共計一百五十人,馬六百匹。高寵任驃騎一營指揮使,都頭――徐彪、鄭平、劉勝;趙勇任驃騎二營指揮使,都頭――竇俊、柳彪、張挺;趙忠任龍騎一營指揮使,都頭――王衡、劉寶、周鈞;蕭瑀任龍騎二營指揮使――都頭孫繼、江威、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