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8章 內蒙古2(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意味著什麼呢?很重要,相當於土默特、喀喇沁和科爾沁三部正式劃歸了大明帝國版圖,雖然享有比較高的自治權,卻也要接受大明朝廷的監督與管理,包括軍事和民政各方面。
而那三座城就是三架牢籠。從此以後,三部的首領和貴族大多要居住在城內,在生活條件和舒適度提高的同時,自由度隨之降低,更容易被大明軍隊攻擊。
從大明帝國的角度出發,這也是件好事。雖然收不到多少稅賦,還要擔負起救災的責任,卻省去了大筆軍費。如果能大力發展農牧業,過些年有可能不再成為經濟包袱。
從三個部落的角度出發,也不算壞事。隨著察哈爾部的北遷,漠南的局勢已經很明朗了。大明帝國一支獨大,即便三部聯合起來也無取勝的希望。
而大金國更是自顧不暇,被死死堵在了遼東地區動彈不得。該如何應對目前的局面呢?在這個技能上如果蒙古部落說第二,就沒人敢當第一。
北方遊牧民族向來是牆頭草,誰強大就依附誰。匈奴、突厥、蒙古都是這麼來的,全是由千百個小部落互相吞併組成,現在再來一遍就是了。
至於說頭狼具體叫什麼、信仰什麼,根本無大所謂。想讓族群延續下去,就得隨時隨刻準備改名。
在這一點上科爾沁部的奧巴大臺吉必須稱得上眼光長遠,目光如炬。在少郎城剛剛建好時他就感覺到了大勢已去,果斷撤回了本族兵馬,不再接受林丹汗的召喚。
事實證明他的選擇無比正確,如果再跟著林丹汗混,不光會讓本族青壯大量死傷,還會引起大明帝國的記恨,搞不好就得跟著察哈爾部一起北遷了。
緊接著他又悄悄派人前往喀喇沁部,主動與大明駐軍取得聯絡,明確表達出了和談的意願。如果說第一步選擇對了,那這第二步就是點睛之筆。
要是等林丹汗徹底敗退時再選擇談判,那就不是和談了,而是乞和,在待遇上相差甚遠,沒準會被同為漠南蒙古的土默特和喀喇沁兩部趁機吞併。
至於說最終談成了這個樣子,那也是萬不得已。但凡林丹汗能硬氣一些,拼死讓明軍付出應有的代價,剩下的漠南蒙古三部也不會落到寄人籬下的地步。
連漠南蒙古最強大的察哈爾部都不戰而退了,誰還敢正面對抗大明陸軍呢?最主要的是剩下的三個部落也不齊心,各懷鬼胎,無法在談條件的時候一致對外。
委屈點就委屈點吧,好歹保住了部落首領的權力,還能白得一座城市居住。有了來自內地漢人商隊的貨物補充,今後的生活質量肯定會提高不少,聊勝於無吧。
從洪濤的角度出發,這個約定是兩害相較取其輕的妥協產物。在仔細權衡了利弊之後,為了儘早解決女真人的威脅,不得不先把條件放寬鬆些。
至於說約定之後會不會對今後的政策產生不可逆的影響,那是肯定的。因為約定內容一經公佈,這三支蒙古部落從法理上就屬於大明子民了。
而做為大明皇帝,怎麼可以對子民出爾反爾呢?若想讓大家都遵守規矩,首先自己就要遵守規矩,這一點是堅決不能違背的。
但也不是無解,這時候就要比誰更具備政客的無恥技能了。洪濤相信在這方面可以遠超三支蒙古部落首領,只是這樣的盤外招用一次就少一個,不到迫不得已時最好省著點,日子還長啊。
既然是提前說好的條件,大明皇帝又親自抵達了八卦城,簽約過程進行得無比順利。如果不是有一些部落特有的儀式要舉行,一個下午就能結束。
“汝愚,此去歸化城要注意幾點。第一,當地氣候乾燥,晝夜溫差大,風沙大。你是江南人士,記得多喝水,留意身體。
第二,遇事不必慌,有兩千陸軍在沒人能在短時間內破城。更不要去幹涉陸軍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