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經過一番認真思考,趙雲開口說道:“公子,卑職覺得太傅大人也有他的道理。塞外的鮮卑人、烏桓人不分老幼,人人皆能騎馬射箭,對付這些遊牧部落,只憑少量的精銳騎兵,雖然可以取得速度和力量方面的優勢,但卻無法全面防禦和遏制他們的襲擾侵掠。”
“公孫將軍麾下白馬義從便是一支十分精銳的輕騎部隊,鮮卑人和烏桓人只要見到白馬義從的旗幟,便會逃得遠遠的,可是這卻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一旦白馬義從離開,他們還會聚攏起來,繼續進犯我們。”
“當然,我對於公子走精兵路線的想法完全贊同。在邊疆地帶,騎兵需要保持一定數量上的優勢,但也不是一味的就要擴大人數,而是應該有所取捨和選擇。”
“哦,如何取捨和選擇?”劉和流露出很感興趣的表情。
“卑職以為,幽州的騎兵,可以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人數保持在五千人左右,全部由漢家士兵組成,配備最優良的戰馬和最上等的兵器皮甲,作為核心力量,直接聽令於太傅大人。”
“第二部分的騎兵數保持在一萬五千人左右,分為左中右三部,依次駐守於代郡、上谷郡和涿郡。這一萬五千人要以漢人為主,同時吸納部分擁護和支援官府的烏桓人、南匈奴人和少量鮮卑人加入進來。他們的糧草軍餉由各郡承擔,戰事危急時,可以集結起來成為一支大軍,戰事平穩時,則駐守各郡維持本郡安定。”
“第三部分的騎兵人數不限,主要由靠近長城外側的烏桓人和鮮卑人組成,他們不可進入長城以內,只能在長城以外活動。對於這個部分,可以每年向他們支付一些鹽鐵和糧食作為報酬,要求他們一起對抗更北面鮮卑大部族的來犯。”
“嗯,子龍的這個設想很有見地,可以嘗試。不過我覺得還可以再細化一下,比如將第一層次的五千人馬分為輕騎兵和具裝甲騎兩營,其中輕騎人數保持在三千,重騎人數保持在兩千,遇到戰事時,輕重配合,效果更佳。”
“公子的想法是好的,只是組建重騎兵的代價十分高昂,一名重騎兵的花銷大概可抵三到五名輕騎兵,而一名輕騎兵的花銷又可抵八到十名步兵,這麼算下來,養一名重騎兵的代價,可以養二十五到五十名步兵。重騎兵的花費如此高昂,實際作戰中作用發揮卻是有限,若是組建重騎兵,是否划算?”
原本腦子裡面還在想象著重騎兵橫掃一切戰場兵種的劉和,被趙雲這麼一盆冷水澆下來,頓時清醒了不少,意識到自己實在是有些想當然了。
漢族歷史上曾經有過一段重騎兵輝煌的時代,其中尤以隋朝的具裝甲騎為最。當時羅藝統率著五千具裝甲騎,人馬皆披重甲,再輔以輕騎兵,其勢銳不可擋,簡直是戰場之上的“推土機”。
然而,這五千具裝甲騎卻是大隋傾全國之力,用時許多年才積攢出來,而具裝甲騎所需要的明光鎧、馬槊、騎士、馬匹、重甲等等,都是非常耗費時日和錢糧,說白了就是用金山銀山往坑裡面填,一點一點堆出來的!
劉虞目前只佔據了幽州的三分之一,能養活現在這麼多的騎兵,已經是個奇蹟,哪裡還有餘力再弄什麼重騎兵?
養一名重騎兵相當於養五十名步兵,養兩千重騎兵的代價等同十萬步兵,劉和這是想要逆天麼?
ps:忽然忘記了一件大事!今天居然沒想起來打滾求推薦票……
第六十五章 北地之危
如果劉虞知道那個不讓自己省心的兒子正在為老爹積極籌劃組建一支橫掃天下的騎兵,他肯定會覺得非常欣慰,甚至是非常的期待!
因為,劉虞現在迫切需要一支戰力強橫、忠誠可靠的騎兵部隊。
南下真定的半個多月時間,已經讓劉虞充分感受到了自己帶來的這支隊伍是多麼的不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