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層次,既不會超出鮮于輔等人,又在校尉府內部形成了一定的從屬關係。
因為是內定,也就意味著這份職務分配方案暫時不會對外公佈,一切要等劉和的任命傳回幽州之後。不過,雖然暫時不公佈,但各人的名分已定,今後就可以按照職責行事,並不影響大局。
ps:忽然發現下週有個首頁帶圖的推薦,興奮的我呀,決定今天來個三更!親們,求推薦,求一切啦……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使用者請到m。閱讀。
第一三七章 遼東行
從幽州治所薊城前往遼東郡治所襄平,路途長達兩千裡之遙。其間需要涉過灅水、沽水、鮑丘水、庚水、封大水、濡水、徙河、渝水、大遼水、小遼水等十條大小河流,需要途徑雍奴、土垠、海陽、孤竹城、臨渝、徙河、賓徙、扶黎、無慮、險瀆等十座大小城池。
如果可以選擇的話,鮮于銀寧肯再去一趟長安,也不願帶著韓珩前往襄平。
倒不是說韓珩此人有多麼的討厭,而是這位文士的身子骨實在跟文武兼備的田疇沒法比,基本上無法在寒冷刺骨的野外生存,所以鮮于銀必須陪著他沿路挨個城池地進去修整,緩慢地向東行進。
若是此行換作是田疇與鮮于銀同行,他完全可以撿一些稍微危險但卻省時的捷徑來走,這樣就能夠將路上耽誤的時間壓縮到最少。
鮮于銀是在初平二年的十二月中旬離開薊城的,他和韓珩上路的時候做足了準備,不僅帶著足夠保暖的衣服、乾糧、用來收買沿路各城守門“小鬼”的銀錢,還有用來掩蓋真實身份的官府開具的身份證明。
隨鮮于銀一起東行的除了韓珩,還有四十名隨從,這些隨從當中有一半是鮮于銀在薊城人集上挑選出來的漢人奴隸,還有一半則是善於近身搏殺的軍中悍卒,如今都做僕從打扮。奴隸隨從的作用是運送行禮,再有就是掩飾鮮于銀和韓珩的真實身份,若是路上遇到盜匪攔路搶劫,他們也是最先被犧牲掉的一批。
有漢以來,將拐賣人口的行為與群盜、盜殺傷人、盜發墳冢等重大罪行並提,並處以磔(音同“哲”)刑。所謂的磔刑,就是將犯人砍頭後並將屍體分裂,可謂非常嚴酷。
然而,自從靈帝期間開始出現“河內人婦食夫,河南人夫食婦”這樣徹底顛覆倫理的慘劇以來,人口買賣已經不再是遮遮掩掩的行為,很多沒飯吃的流民往頭上插草標賣自己,只為能被有錢有勢的大戶人家買回去做奴做婢,好歹還能有條活路。
鮮于銀從雍奴再向東行時,就進入了公孫瓚控制的地盤,所以路上不時有小隊巡邏計程車兵攔下他們,盤查鮮于銀和韓珩的身份,同時也會故意刁難一番,敲個竹槓,發點小財。
每遇這樣的情況,韓珩就會不厭其煩地拿出蓋著幽州官府出具的文書和盧植親筆寫的“介紹信”,耐心地向士兵們解釋自己是奮武將軍公孫瓚恩師盧尚書門下學生,這次特意奉了老師之命,前往遼東拜會名士王烈。韓珩說完,鮮于銀就會立即滿臉堆笑地向官兵們送上一筆價值不薄的辛苦費。
不得不說,盧植的名頭實在太響亮了,而公孫瓚是盧植學生的事情也不是什麼秘辛,只要是公孫瓚手下的兵,幾乎沒有人不知道的。試想一下,如果你有一位名揚四海的大儒老師,而且這位老師還曾經是顯赫的朝廷大員,你會藏著掖著不向別人顯擺麼?
韓珩手中拿的這封盧植“親筆信”,當然是假的,問題是公孫瓚現在不在右北平而是去了南皮,所以就算留守老巢的公孫範和單經攔住了韓珩,他們也看不出盧植這封信的真假!
因為手持這樣一張“通行證”,又肯施些小錢買平安,所以隊伍從雍奴前往土垠的一路上還算順利,幾乎沒有遇到什麼阻擾。過了土垠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