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一,非常難。而且現在的大環境也很功利,所以出個好的演員真的是非常難。”

“我認為,張口就說發展,談何容易,必須先繼承。怎麼繼承當然也很難,老先生相繼都去世了,全國“寶”字輩的老先生也就十位,“文”字輩的也就二十幾位,相聲並不景氣。為什麼不景氣,毛病在演員,好多演員拿這個當作是急功近利掙錢的方法,這是手藝,我會一段,有點腕了我可以全國各地到處去騙,甚至可以騙到死,掙了錢我可以幹別的,是江湖藝人的那種。不是說他不喜歡相聲,沒有從小學相聲,只是偶然進了這行,大批的外行充進了這行才使相聲沒落了。當然,我也不是排斥半路出家,主要是說相聲的態度,因為現在許多人都是招搖撞騙,我們反對的是這種人。加上解放後國家不允許帶徒弟,把相聲斷了,不是觀眾斷了,是後臺斷了,演員斷了。”

一個非著名相聲演員的北京生活(1)

舉頭望明月,我是郭德綱

一個週日的下午,天橋樂茶館的後臺。離演出正式開始還有半個小時的時間,後臺簡陋,狹仄,沒有椅凳,人們站著換上長袍大褂。郭德綱在一個角落裡,和他的徒弟何雲偉對詞,是開場的一長段蓮花落。周圍人很多,有些嘈雜,郭德綱並沒有受到任何影響,他嗓音洪亮,換上了深紅色的大褂。

前面劇場裡面已經坐滿了人,坐票加站票,滿滿當當的,人們都在等待郭德綱上場;而劇場門口,還有200多人排隊等著買票。劇場的人到後臺找郭德綱商量,郭德綱臨時決定,晚上再加演一場。而此類的加演,對於郭德綱和他的德雲社來說,已經是家常便飯。郭德綱說:“如今訂票都需要提前十天。”郭德綱在後臺的人群裡,來回穿梭,忙碌又沉著,他對演員們叮囑著什麼。那種架勢,彷彿令人回到上個世紀的30年代,馬連良或者梅老闆在後臺勾眉……

下午兩點鐘,演出正式開始,郭德綱上臺抱拳,先來一段定場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我是郭德綱。”臺下頓時笑聲一片……

天橋的新藝人

居住在菜市口米市衚衕的劉大爺還能清楚地回憶起他年幼時在天橋看演出的情景。那時候是天橋的興盛時期,各地的藝人在這裡撂地擺攤,張口就是生意。在天橋可以看到相聲大師侯寶林、快板藝人高鳳山、“北京琴書”藝人關學曾、拉洋片藝人“筱金牙”、雜技藝人“飛飛飛”、雜技藝人“賽活驢”……

天橋一帶,曾經是曲藝最繁盛的地方,平民的樂園,高手的舞臺。如今,劉大爺隔三差五的去天橋,為的是聽一下午郭德綱的相聲。郭德綱生活在民間,表演在民間,20塊錢就可以笑一下午,快樂永遠都不是廉價的。

如今已經是一票難求,每到週末下午,天橋樂茶館都是人聲鼎沸,很多人排隊幾個小時,可能連一張站票都買不到。要想訂包桌的票,需要提前十天。有人開玩笑說,就差有掛票了,有掛票人都得滿了。

2005年11月5日,郭德綱回到天津,開辦自己的相聲專場演出。衣錦還鄉,可以容納一千多人的天津大禮堂座無虛席,很多北京的“鋼絲團”赴天津看演出,恰逢那天有霧,高速封路,這上百號人又坐火車去的天津。2006年1月11日、12日,郭德綱和他的德雲社在解放軍劇院舉行新年相聲大會,從7點半一直演到凌晨,返場多達22次,最後一次返場時,郭德綱激動地對在場的觀眾喊出:“只要你們願意,我可以永遠說相聲——說到死!”

“非著名相聲演員”的“著名”生活

郭德綱總是自稱“非著名相聲演員”,事實上,2006年以來,郭德綱的名字反覆被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