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是預科!
學校領導沉吟有頃,大約是被宋健強調的“組織”二字打動了,勉強改變了讓宋健讀預科的決定,但是仍然不放心這個學歷偏低的學生,只答應讓宋健在本科試讀一段,這就等於留了個活口。言外之意是,如果宋健跟不上本科所學,仍然可以打發宋健去讀預科。相信這樣的遭遇對青年時的宋健,該是一個莫大的刺激也是一個莫大的鞭策,宋健深知自己力爭來的本科學習機會是何等重要,故而暗自決定不惜任何代價,晝夜奮戰,學習俄語,補習課程。
那是一段艱苦卓絕的日子,憋著一口氣的宋健,深知自己的底子薄,橫下一條心學習,別人睡覺宋健還在看書,別人起床宋健還未睡覺。上課時宋健認真聽講,下課後別的同學去搞活動,宋健卻還在室內學習。不論是走著還是坐著或是吃飯甚至是上廁所,宋健都在學習,不是背俄語單詞,就是背幾何公式。
功夫不負苦心人,以宋健原本聰穎的天資再加上持之以恆的勤奮,一個俄語交白卷、差點要被髮配去讀預科的學生,在短短一年的時間,不但發奮追上了所有自己不會或是欠缺的各門課程,以優異的成績讀完了大學一年級,而且在同年還一舉透過了到蘇聯留學的考試,這不能不說是宋健的成功,也不能不讓人為之感動。
1953年,由劉少奇等中央領導親自送行,宋健等一批留蘇學生踏上開往蘇聯去的列車。汽笛長鳴一聲,列車若洪荒時的巨型爬蟲,連呼哧帶喘地蠕動著,載走了年輕的宋健,滿載著中國對科學技術的無限期望,向紅色的莫斯科馳去。
宋健在蘇聯求學的學校,是莫斯科包曼高等工學院,讀炮兵系二年級。
這所學院曾造就過蘇俄數代科技英才,蘇航空巨擘圖波列夫、航天之父木柯羅略夫、數學家車彼謝夫、力學家茹科夫斯基,包括任過蘇共第一書記的赫魯曉夫,以及斯大林的夫人阿魯裡耶娃,都是該校的畢業生。
宋健雖然遵命學炮兵,但興趣卻仍在數學、力學等基礎科學。
在莫斯科包曼高院,為了不負自己的夙願,從四年級起,宋健便將有限的精力和有限的時間分為兩個等份,晝夜分讀於兩所大學,白天在包曼高院學炮兵原理,晚上在莫斯科大學夜校聽課。傾聽過科學大師潘特里雅金、鄧欽等著名教授的控制論、現代幾何、代數等課程。
宋健聽得如醉如痴,越聽興趣越濃,引起了他對數學的強烈的熱愛,美麗的整體結構,嚴密的邏輯推理,廣泛的定理涵蓋,真是無限湖光,無窮山色。
1960年,宋健同時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莫斯科大學數學力學系夜校和包曼高等工學院炮兵系研究生院,同時拿到兩個畢業證書,頗類似當今的所謂雙學士。
早在1957年的秋天,宋健就慕名到蘇聯著名科學家費德包姆教授處做自己的畢業論文,半年後宋健完成了當時世界上第一個三維空間最優控制系統設計和試驗。
論文發表後,受到了各國科學家的好評和鼓勵,這增強了宋健的信心。
進入研究院後,宋健繼續留在費德包姆教授的試驗室做最優控制的研究,一年後基本完成了“最速控制場論”的研究。
誰料天有不測風雲,正當宋健完成副博士學位並準備攻讀博士時,中蘇關係突然交惡,兩國關係不斷惡化,赫魯曉夫背信棄義,對留蘇學生採取限制措施,百般刁難,撤走蘇聯專家,使中國上百個研究專案陷於困境之中。
宋健謝絕了數位院士和老師同學要他再留數月完成博士學位的建議,整理行裝,毅然返國,投身於中國的導彈、航天事業的發展研究之中。
宋健當年這樣做時自然是義無反顧,但是回國後每每與人念及,或是夜深人靜意識流動之際,想到自己的那個博士學位,只要稍微延以時日便唾手可得,勇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