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結合了現代背景,武俠片反而具備了新的活力。
比如,周星馳的《少林足球》和兩年後開始上映的《功夫》,都算是用現代元素,重新詮釋武俠。
讓古裝的武俠,變成現代武俠,令觀眾感受更有代入感的新“武俠夢”!
古代神功或者超能力,與現代軍隊和武器碰撞,誰更強?
不僅僅是香港電影行業,探索過這些題材。後來的好萊塢dc和驚奇等等漫畫改編出來的超級英雄片,雖然,是超能力、變種人、魔法之類的,但其實也是類似的成人童話。
成年人也要看屬於他們的童話,所以這些電影一度紅的發紫。比如,很多人聽起來覺得好笑的英雄夢、救世主的夢。
如果,日常中說出去,可能會惹人嘲笑。
但這些很中二的英雄夢和救世主夢,改編成為電影之後,往往激發大量成年觀眾的共鳴,這就很能說明“成年人的童話”。在電影市場,絕對是一個很具備市場的賣點!(未完待續。。)
第一百八十四章 小夥伴特效工作室
《江湖》電影拍攝的時候,電腦特效團隊也是不斷的跟進。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的特效團隊,是以小夥伴公司的員工為主。
只有少量是從香港和美國挖來的熟練特效師。
自己養特效師,看起來很費錢。比如,沒有特效訂單的時候,也必須要養著團隊,給眾多支付工資和日常經營成本。
但實際上,小夥伴公司幾乎每年都要推出一部特效大片的情況下。團隊至少大半年都有活可以幹,所以,自己養特效團隊,反而是更省錢。
比如《西遊之大聖篇》裡面的特效,如果是自己人去做,人工和技術上耗費三百萬元就可以做好。但在外請特效團隊做,在成本價的基礎上,要增加一倍的錢。
而《江湖》雖然是武俠片,但實際上電腦特效只會比《西遊之大聖篇》要多三四倍以上,要是請別的團隊來做,特效成本估計就不少於2000萬元。但小夥伴自己公司來做這個特效,電腦特效方面的成本,不超過1000萬元。
“《江湖》是一部武俠片,電影的特效著重強化打擊效果,就類似於遊戲裡面的釋放技能,需要不斷的最佳化動畫的打擊特效一樣的。開頭,這個義和團,我們不是按照歷史上的義和團描述,而是武俠裡面的設定描述。比如,這個人是練金鐘罩的,吸氣之後,身體要呈現淡淡金光,若隱若現的銅鐘浮現在身體外。子彈打在他身上。第一波是反彈。第二波,金光淡去,子彈開始在他面板上刮出血痕,第三波開始,金鐘罩的特效消失,他才開始被亂槍子彈活活打死!這個細節必須要注意!”王啟年拿著一段鏡頭的素材,向周圍幾個特效師說道。
“那個鐵布衫的,是淡淡的銀灰色。就像鋼鐵的顏色,鐵砂掌的高手運氣的時候手掌要漆黑如鐵!”
“瞭解!”特效師紛紛點頭,將王啟年說的記下來。
“這裡面。義和團是會一些江湖上的武功的。相對於武館的那些人,他們真正像武俠時代的人,只不過學的武功都不算是設定裡面的‘絕世神功’!”王啟年說道,“為了凸出武功的打擊效果。兵器揮動的時候。也需要有特效。將兵器揮動在空氣中的軌跡。給勾勒出來。另外。就是兵器揮動,要出現一些火光、寒光、閃電等等特效。打擊在地面,人體。建築,都需要有打擊特效。以前香港的武俠電影,也講究打擊效果的,比如,最常用的就是,身上撒一些爽身粉,被打擊的時候呈現的效果是,打擊效果看起來很強大很有力量。不過,那種打擊效果,就太原始簡陋了,我們要用先進的技術,把打擊效果給描繪好!”
“槍、炮,也必須要用特效,增強效果。士兵槍擊的時候,槍口冒出火光,還有子彈。我們都要給足夠的特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