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渲染!現代武器,比如子彈的威力,能打穿武林高手的身體,必須讓細節更具備視覺衝擊力!”
在王啟年不斷的講解任務下,小夥伴特效工作室,開始努力的按照他的要求將特效做出來。
如果效果不行,可以返工重做。
因為,目前《江湖》電影拍攝好的素材,已經轉為數字格式,可以儲存在電腦上,可以複製備份很多份。所以,特效團隊可以不斷的做,即使做失敗了,也不過是返工而已,並不顯得浪費。
而特效團隊跟進去製作,也是因為整個特效的工作量很大,並不比電影拍攝的工作量小。如果是後期再來做的話,很耽誤上映的日程。
所以,電影開始拍攝不久,特效工作室已經開始加入了劇組中。
目前小夥伴特效工作室,一共有17個人。三個香港那邊挖過來的特效師,一個是美國那邊的華僑,剩下的就全部都是小夥伴公司自己培養出來的了。
小夥伴公司培養的特效師,是從遊戲製作專案中培養出來的。
遊戲開發過程中,也需要使用各種動畫特效軟體。這也使得小夥伴公司,開始積累了一些特效人才。
遊戲的特效,往往是遠遠不如電影版,區別在哪裡呢?最主要的不是技術,而是成本問題。
比如,電影特效可以使用大型伺服器,把每一幀畫面,都渲染的很出色。遊戲要是按照電影版本做特效,成本上是不允許的。
簡單說,遊戲裡面需要使用的動畫特效鏡頭,可能是電影版本的幾百倍幾千倍那麼多,每一個細節都做到極致。不遜色電影級的特效,成本會達到天文數字,不可能賺的回來。
不過,透過遊戲專案鍛鍊人才,公司也確實培養了一大批的特效師,當然了,只能算是能熟練使用特效軟體的低端特效師。距離好萊塢的那些高階的特效師,可以自己程式設計,可以自己開發研究更先進的工具,還是有巨大差距的。
亞洲大多數的影視特效工作室,目前基本都處於產業鏈低端。由於亞洲的特效師所用的主流的軟體,都是歐美淘汰下來的技術,與歐美的差距,至少相差了五年、
不僅僅是技術上差距了五年,更重要的是研發上的差距。簡單說,電影特效方面,新技術的研發主要都是歐美推動。一些好萊塢大片裡面的特效,很多都是採用專門給電影定製的先進技術。
至於一些公開售賣的特效軟體,已經屬於不算先進的了,才會拿到市場上銷售賣錢。就如“adobe after effects”這款美國推出的特效軟體,在上市的時候,已經屬於即將被好萊塢主流特效工作室淘汰的技術了。
不過,即使的這樣,國內的目前也沒有實力,研發出“adobe after effects”同等水平的特效軟體。
現在小夥伴公司的特效團隊,僅停留在學會使用“adobe after effects”的程度。
不過,王啟年深信,將來小夥伴公司也能具備更高階的研發能力。(未完待續。。)
第一百八十五章 哥倫比亞公司的陰謀
電影在娛樂行業中,並不算產值非常大的門類。比如,電視、遊戲等等產業,規模都遠遠比電影產值要大幾倍。
但是,電影產業依然被稱之為“大電影”,拍電影的導演和明星,逼格就比電視劇和綜藝節目的要高。
提升個人的身價,最佳的途徑是拍電影,而不是拍電視劇和搞綜藝節目。
不過,國內有一家公司例外——小夥伴文化公司給大電影的明星,片酬遠遠低於業內平均水平。
這原本不算什麼,但卻是遭到了有心人的攻擊。
“蔣勤勤,如果你肯出面的話,200萬就給你了!不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