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吃癟的李獨眼要在南陽城找回場子,可惜堅守南陽城的文官武將和各級官吏齊心協力守城,闖賊沒有機會得手。

李獨眼當機立斷繞開此城劫掠,果然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連下內鄉、鎮平、新野、泌陽、禹州等州縣,隊伍又膨脹了一倍餘。

高智勇得到家丁隊探報,知道賊兵越打越多越打越強,人馬眾多達到恐怖的三五十萬,心裡真不是滋味。

可是朝廷援軍遲遲不至,自己又守土有責,賊兵捲土重來之時,南陽城恐怕再也難保。

就在這時,老朋友左守權來了,他勸高智勇、猛如虎、唐王棄守南陽城帶領軍民和李中正匯合共同守衛漢口。

當然他們給朝廷的奏摺也是去光州駐紮。高家是“戰神”系鐵桿,高智勇早就對“南明”心嚮往之,帶領軍民撤退到漢口能夠得到“戰神”庇護他立刻欣然同意。

高智勇的奏疏寫得冠冕堂皇,把他們的棄城而逃包裝成了去光州和主力合兵一處形成拳頭,免得分散防守被賊兵一一擊破。

河南藩王在流寇破城時都是首當其衝,十有**死於非命,現任唐王見南陽軍民撤走哪裡敢留在此地,趕緊收拾家當跟著跑路。

崇禎十五年的朝廷早就沒有了威嚴,地方軍閥大多數陽奉陰違,而且出現了一個怪現象,朝廷封賞已經不是按照軍功、戰果來衡量。

各路將領之中,只要麾下人多勢眾,哪怕根本不為朝廷出力,每一次的封賞都很優厚。

要是哪一位將軍帶領人馬跟流寇血戰導致損兵折將,麾下沒有幾個人了,這位將軍十有**會被朝廷追責甚至砍頭。

猛如虎、虎大威、陳永福等等總兵官麾下將士的糧餉基本上是將領自己想辦法,兵部要調哪一路人馬作戰,不派人送來足夠打動他們的開拔銀,這些已經趨於軍閥化的將領根本不予理睬。

是這些將軍人品太差嗎?這需要一分為二看待問題。

朝廷寡恩不管將士們的死活,擁兵自重的將領日子過得滋潤,為國效力的傻帽難以為繼還會身首異處,沒有人是傻子,好人也慢慢的學壞了。

還好歷史上的賊將軍左良玉被黃勝算計了,要是有這個禍害在,他帶著幾十萬比賊兵還要壞的官軍吃朝廷、吃流寇、吃老百姓、吃大戶,不知會有多少漢人枉死。

幾位總兵官和統兵文官一致上書要求集中使用兵力,兵部哪裡有什麼拒絕的理由?

其實兵部大員們也知道不同意然並卵,下面的武夫根本不聽調遣,給兵部通報一聲算是給足了朝廷面子,朝廷不能給臉不要臉,於是乾脆順水推舟。

南陽軍民大多數知道賊兵勢大,南陽朝不保夕,他們不是不想逃,而是實在不知道往哪裡逃才安全,與其到處亂竄還不如憑藉堅城固守。

現在有了明確目的地,還聽到“戰神”宣傳隊廣而告之,知道即將退守的漢口新城是南王修建的屯糧城,牢固度堪比京師城牆,裡面糧草充足,而且背靠大江隨時可以上船逃之夭夭。

南陽府和周邊倖存老百姓立刻行動起來,猛如虎、高智勇的家丁隊和趕來幫忙的張修身騎兵不是護送老百姓南下,而是主動出擊闖賊部。

大有大的難處,李獨眼的幾十萬賊兵、流民安營紮寨連綿十幾裡,人喊馬嘶外加孩子哭,亂糟糟不成樣子。

被幾千騎兵突然襲擊立刻亂成一鍋粥,幾十萬人打順風仗氣勢驚人,敗逃起來也很嚇人。

賊兵、流民狼奔豕突了幾天,李獨眼才利用老營馬隊遏制住了潰散頹勢,等他回過神來重新佈置完畢準備圍殲這路膽大妄為的明軍之時,發現敵人早就跑遠了。

由被明軍主動攻擊倉促亂奔幾十裡,到重新收攏人馬排兵佈陣選擇有利地形準備反擊,時間過去了大半個月,闖賊得到探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