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我很愛傳統文化,喜歡看這方面的書,他看的書比我還多,我們是老朋友,關係一直很好,可是有一天,他居然在茶館裡對我說,他鄙視中國文化,一下子就把我激怒了,我們爭論得很激烈。我說你既然不否認西方文明,也不應該否認中國文明,因為他們都是文明呀。快餐文化我們不稱之為文化,面對一個有傳承的文化,誰也沒有資格鄙視。他說這種話,說明他不懂文化,沒有文化人的素質。我對這種現象很心痛,因為他是我一個很好的朋友,這麼多年來我以為我們的思維方式、價值觀應該大體一致,否則就坐不到一起聊了,沒想到他說這種話令我不解,還要說什麼文化孰優孰劣。在人類五大文明中只有中國文明一脈相承,從未間斷,足見其生命力與影響力。

王少農:我們剛來時您談到了信仰的毀壞,您談到了信仰的毀壞是幾十年的磨難。您覺得把信仰的重建與毀壞相比,是需要更久時間呢?還是大體相當?還是要用成倍時間去完成?也就是說:一代人毀壞的信仰需要幾代人來重建?

木子:我無法預測。

王少農:我感覺您包含一個意思:有毀壞必有重建,不管時間多久。

木子:對。很多人已想到如何重建,如何去構建,目前最關鍵是要有理念。首先要有理念,其次是要有適合的方式。說到重建的方式,我們這個社會快節奏,很多領域急功近利,我認為文化不能急功近利,信仰不能急功近利。(王少農:好,謝謝!)文化的價值本來就是擯棄急功近利。

智懷:功利給人帶來誤區。我很贊同您的觀點。

王少農:我們信仰的重建不是一件急功近利的事情,也不具有任何可比性。

智懷:我們做的不是一件功利的事情,但也離不開功利。它自有其功利。

木子:是這樣的。他不是物質重建,而是精神重建,自有其功利。他是現實需求,時代需求,時代要我們重建信仰。要說功利,時代有時代的功利。

王少農:我們應該順其自然,又要努力地作為。

木子:老子說無為而無不為,儒家講天地無私,做什麼都要順其自然,遵循事物本身規律,我們去做,但不要帶功利心。

王少農:老一輩的高僧大德為我們信仰的儲存做了很大貢獻。像您介紹的惟正法師,和我們熟知的一誠法師,學誠法師,淨慧法師,這些大和尚深受僧俗大眾敬仰。我們僅僅是信仰的呼籲者,真正能做信仰工作的是我們的前輩,因為他們有這方面的能力。

智懷:用少農的話說,我們是對信仰的呼喚。

木子:時代需要理想與激情,現在很少人關注精神領域,我們把思想的激情放在信仰裡。(交談到這裡,木子老師因工作原因離開了。這次訪談是一次陌生的有緣人的對話,是我們此行的意外收穫之一。)

txt小說上傳分享

八 演覺法師:要依靠戒律建立信仰

題記:2009年11月15日,採訪演覺法師是大因緣。在國家宗教局舉辦的“全國漢傳佛教重點寺院負責人讀書班”上,智懷與王少農借會議休息間隙進入會議大廳,聽講佛法。剛好,前座就是演覺法師。在名僧滿堂的會堂上相遇,不可謂無緣。散會後,智懷與王少農向演覺法師求教,雖然時間簡短,但收穫很大。感謝國家宗教局培訓處為我們提供了這次寶貴的機會,感謝演覺法師耐心解答,非常感謝。

智懷:師父請坐。

王少農:師父,請問什麼是正信的佛教?

演覺法師:先要問自己,信仰的目的是什麼?為什麼要信仰佛教?先要把層次、觀念搞清楚,這就是正信的佛教。佛經告訴我們如何找到正確的道路。一個人要做到正信、圓滿,要經歷漫長過程。即使一個人聰明、有知識,也應如是。有的人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