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慢,要經歷各種途徑,這就需要老師的正確指導。
王少農:目前我們的信仰如何建立?不僅僅是佛教,面向大眾如何宣揚真正的信仰?
演覺法師:信仰傳播要在國家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範圍內進行,這是第一條,最重要的一條。第二呢,要到寺院裡。我們現在的寺院建設得很好,叢林可供清修,也有一些現代化的設施,可以方便廣大信眾學習。
王少農:什麼是真正的信仰?
演覺法師:真正的信仰就是我們自己要了解佛教的基本內涵,理論聯絡實際。
王少農:如何建立我們的信仰?
演覺法師:戒律。依靠戒律建立我們的信仰。也就是一誠大和尚說的要“以戒為師”。一切以戒為根本,戒能成就一切。說得再好,也必須落實到戒上。古話說的好:“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戒律是成就一切善法的根本,成就一切正信的根本。
王少農:約束自己。
演覺法師:達到人的解脫。以至真理。理性的真理。戒律成就人,戒律就是規範、制度。它告訴我們,一件事情正確的可以做,不正確的不可以做,不要超過界限。
王少農:有的不信佛的朋友有著向善的心,如何引導他們找到共同價值?
演覺法師:方法要對。要方便善巧。正確地、巧妙地引導大眾走向信仰,成為社會、國家構建和諧的中堅力量。
智懷:師父說得太好了。我經常去廣濟寺,有機會一定會再去拜訪師父。
演覺法師:我們要向廣泛的人群、知識分子傳播信仰,對國家與民族的幸福有重要作用。佛教本義是覺悟和光明。破除迷信,提倡覺悟。信佛可以致富,使人達到精神昇華,人生健康,要有佛法引導。貧窮不是佛教,學佛可以致富。透過佛法引導,勤奮精進,可以改變物質生活。同時,核心問題是戒律,一切都以戒得成就。“無規矩不成方圓”,佛教的正信、弘揚依賴於戒。戒就是規矩,要把戒律堅持下去,佛教就興盛了。出家人與在家居士信仰追求都是一樣,都是為了追求人生的解脫,達到人生的覺悟,解脫生、老、病、死而學佛,為他人幸福,為人類幸福而學佛。學佛為自己,也為他人,是一個自利、利他的大好事。我以出家的方式,你們以在家的方式,形式不一樣,目的一樣,都為人世的解脫,實現人生的幸福。從不同角度,實踐信仰。
智懷:師父剛才說學佛可以致富,現在有的人說金錢也是一種信仰,這話是對還是不對?
演覺法師:金錢不是信仰。金錢是人們進行物質生活交流的工具。人的物質與精神不可分割,是統一的,衣、食、住、行是維持生命的基本條件。自利利他,勤奮工作。報答父母,報答親朋好友,報答國家,要把自己所獲得的財富奉獻社會。一個企業家拿錢來做慈善,可以完美他的人生,同時又把社會發展了。佛教提倡多做善事,要鼓勵所有人都來做。人有很多煩惱,不平衡,千差萬別,人類幸福要靠大家,每個人照佛陀的教誨去做,就和諧了。照佛陀的教誨去做,就圓滿了。佛法就是覺悟的學問,光明的追求。我們照戒律去追求光明,成就信仰,就平安了。
智懷(合十):謝謝師父。
附記:起點與終點
最先想要訪問的物件是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學誠法師,他是一個比較特別的人物,他住持的龍泉寺道風很純正,曾多次去親近,只是都沒有親見法師。託畢晶居士約見,沒有如願,只好放下再說。我們便決定去我的祖寺拜見明海法師,從柏林寺得到的回覆是他正在北京參加培訓。透過宗教局打聽到具體地址,今天一早就同少農兄前往。近兩百人的著名佛教寺院負責人學習班在位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