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的假藥假酒,那麼多的讓農民顆粒無收的假種子,什麼事都敢幹,沒有任何約束。我們經常用“無所畏懼”這個詞來讚揚人,但我想,如果整個民族都無所畏懼,這就病入膏肓了。一個社會的道德底線破了,那麼這個社會就難以維持下去了。我想這個道理大家是都知道的。我們正面臨著這樣嚴重的民族精神危機,民族道德的危機,人心的危機。在我看來,這是當下中國最根本的問題。要糾正,恢復元氣,引上正道,是很難很難的,而且需要幾十年、上百年的時間。這是從根本上制約著民族政治、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其問題的嚴重性、危險性、迫切性,其影響的深遠,是怎麼估計也不過分的。我甚至想,這可能就是我們對後代子孫所負欠的最大的債,如果我們不及早償還,將永遠受到良心的譴責!因此,我經常想起魯迅的話:“此後最要緊的是改革國民性。”在我看來,魯迅的這一思想,在今天的中國,是有現實意義的,它昭示了啟蒙主義的新的迫切性。很多朋友都熱衷於中國製度的變革和建設,這確實是當今中國的迫切任務。但如果僅有單一的制度變革、建設,沒有相應的國民性的改造,就會像魯迅所說的那樣,“每一新制度,新學術,新名詞,傳入中國,便如落在黑色染缸,立刻烏黑一團,化為濟私助焰之具”。

五 錢理群:堅守自己的信仰,又尊重別人的信仰(2)

○回顧上世紀八十年代

八十年代,我們高喊民主、法制,但對民主的理念、法制的實質,都缺少理論上的深入討論,更不聯絡中國的實際。對中國自身的歷史實踐經驗,在“割斷傳統”、“全盤否定”的思潮下,自然少有理論的科學總結,許多寶貴的思想遺產因此被遮蔽、強制割斷;對歷史的失誤,一方面只限於道義的譴責,另一面又幾乎沒有進行理論的科學批判。因此,我們回顧八十年代以來的中國學術,也許在翻譯闡釋,某些歷史研究、專業研究上,有所成就,或有可觀的成就,但理論創造和建設,卻是十分的稀薄,至今也沒有出現真正的理論家。與此同時,卻充斥著偽理論、偽學術。知識分子放棄了自己的理論職責,這是一個根本性的失責。

○說正視歷史

每個民族在回顧二十世紀時,都有一些不堪回首的回憶:這是民族的恥辱,也是精神的隱痛。敢不敢揭露這樣的全民族的精神創傷,正視其中淋漓的鮮血,正確地總結沉痛的歷史教訓,這是一個民族是否真正透過苦難走向成熟的重要標誌。

○說二十一世紀伊始

二十一世紀伊始,當許多人處於絕望、虛無中時,我又回到這一命題上來,在一篇文章中提出這樣的警告:“尋找支撐自己的‘歸宿’,這本是人的一種本能的欲求;當個體生命因虛無主義而陷於極端悲觀、絕望、孤獨時,是很容易被充滿自信的強有力者的堅定、決斷所吸引,進而被其俘虜的。一個沒有‘自己的精神家園’的人,是不可能有真正的獨立的人格的。”

○說民族主義情緒

過去的中國,一般認為中國人是一個講中庸之道的民族,不容易狂熱,中國人像熱水瓶,是一個溫和的民族。但是在二十世紀,這個民族一而再、再而三地陷入一種狂熱當中,這種狂熱在中國傳統中並不多見,所以我認為這是一種新的國民性。原因就在於二十世紀中國始終處於想趕上、超過西方先進國家的民族渴望中,或者說,我們民族始終處於一種被包圍的狀態,被圍狀態形成突圍心理,所謂高速度、好大喜功都是由這種民族主義情緒而產生的。

○說母語危機

(與精神危機)同時存在的還有中國母語的危機。這不僅是民族文化的危機,更是人的存在危機。當人們,特別是年輕一代,對生養、培育自己的這塊土地一無所知,對其所蘊涵的深厚的文化,廝守在其上的人民,在認識、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