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江陵的風暴!(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370章 江陵的風暴!
“暫時去除蠻夷。”
“去掉蠻夷,荊州在我們掌握中的人數大約是七萬戶多一些,能有近五十萬人。”
“這個戶籍數,既要種地,還紡織、修路、冶鐵、鑄幣、經商,還要打仗,恐怕有點難。”
目前荊州軍的組成已經再做調整,一部分原本的益州兵撤回,由本地荊州人填補。
在數月前的江陵之戰中,江陵戰死了不少人。
這也讓荊州人口進一步吃緊。
而且接下來是兩線防禦。
桓範道:“荊州的民力比早已荒廢數十年的關中要好,但面臨的局勢卻糟糕很多。”
李衡笑道:“凡事都有兩面。”李衡道,“荊州北接中原,東臨揚州,道路發達,若我們在荊州做得好,我們治下的人口增加,會比關中快得多。”
眾人微微一怔,隨即笑起來。
例如他讓魯芝做襄陽郡太守,又讓魯芝親自在襄陽本地挑選了一些人才進入太守府做官吏。
李衡是一個知道敬畏的人,他放權的同時,也慎重地為關統安排了一套行政班子。
桓範大笑道:“大將軍所言極是,若是曹魏和孫吳百姓,想來荊州,實在便利得多。”
李衡用人有一個特點,他自己掌握大方向,其餘的就交給下面的人去發揮。
並且還讓桓範安排人對襄陽的軍費度支做了詳細的測算,形成了文書。
甚至他們都開始教科學家科學,教歌唱家唱歌,教畫家畫畫,教作家寫作了。
新的漢錢正在被鑄造出爐。
倒是沒有任何管理經驗,只是在書本上看過幾句話的人,很喜歡將這句話掛在嘴邊。
與此同時,他還留馬顒在襄陽做情報工作,順便隨時向李衡彙報軍中事務。
接下來一段時間,李衡一直待在江陵,襄陽防線他完全交給關統在處理。
一場全新的社會結構改造,正在荊州和雍州上演。
“來,喝一杯!接下來,就有勞諸位了!”李衡第一個舉起酒杯。
很多人說領導要放權,這句話太籠統。
但凡親自管理過大團隊的,都不會輕而易舉說領導要放權這句話。
當然,什麼都不懂所以不管,和什麼都懂卻不管,是有本質的不一樣的。
當曹魏內部開始集權,重新蓄力,並聯合孫吳切斷與季漢的所有商業往來的時候。
他自己則留守在江陵,準備和杜預一起,把荊州的農業、商業,以及基建,短時間內拉起來。
眾人將酒一飲而盡。
他們可能連三個人的小團隊關係都處理不了,卻能說出諸葛亮不懂管理這樣的話。
延熙三年的十二月,荊州錢爐裡的爐火熊熊燃燒起來。
他一般不干涉。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延熙三年結束。
這段時間,李衡帶著杜預和薛良,天天在工坊裡。
終於,正月過後,荊州的第一批紙錢也造出來了。
與此同時,荊州頒佈了《大漢契約法》、《大漢商業法》,並對外公佈了《大漢錢行貸款條例》。
一攬子的新政把民間砸糊塗了,吏員們帶著一份份文書到鄉野之間,大肆宣傳。
連那些土牆上也寫滿了字:大漢新政利國利民、新政致富……
雖然百姓不認識字,但不代表鄉野裡完全沒有人認識字。
等不認識字的百姓路過,看見土牆上的符號,可以問識字的。
這是加快傳播的一種最接地氣的方法。
當然,百姓並不知道新政是個啥,等到二月的時候,春風吹綠江漢平原,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