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士,蘇秦入燕,深受燕昭王信任。蘇秦認為,燕國欲報強齊之仇,必須先向齊表示屈服順從,將復仇的願望掩飾,贏得振興燕國所需的時間。其次,要鼓動齊國不斷進攻其它國家,以防止齊國攻燕,並消耗其國力,為此,他勸說齊王伐宋,合縱攻秦。公元前285年,蘇秦到齊國,挑撥齊趙關係,取得齊愍王的信任,被任為齊相,暗地卻仍在為燕國謀劃,齊愍王不明真相,依然任命蘇秦率兵抗禦燕軍,齊燕之軍交戰時,蘇秦有意使齊軍失敗,五萬人死亡。他使齊國群臣不和,百姓離心,為樂毅五國聯軍攻破齊國奠定了基礎。之後,蘇秦又說服趙國聯合韓、魏、齊、楚、燕攻打秦,趙國國君很高興,賞給蘇秦很多寶物。 蘇秦得到趙國的幫助,又到韓,遊說韓宣王;到魏,遊說魏襄王;至齊,遊說齊宣王;又往楚,遊說楚威王。諸侯都贊周蘇秦之計劃,於是促成了六國之王結盟於洹水;蘇秦也成了一人而佩有六國相印的風雲人物,回到趙國後,趙王封他為武安君。秦知道這個訊息後大吃一驚,此後十五年,秦兵不敢圖謀向函 谷關內進攻。 蘇秦透過刻苦學習達到了他的政治野心和榮華富貴。雖然他的人品後世多有貶斥,但是他的學習精神還是應該受到推崇的。
莫道辭玉身後事,天不養奸民為先
春秋時期宋國出了個賢臣叫子罕。有個人得到了一塊美玉,把它獻給了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獻玉的人說:“我已經拿給玉工看過了,玉工認為它是寶物,所以我才敢進獻給您呀!”子罕說:“我把不貪婪當作寶物,你把美玉當作寶物。如果把玉給了我,那麼我們兩個人都喪失了寶物,不如各人保有自己的寶物吧。” 獻玉的人叩頭,然後對子罕說:“小人懷中藏著寶玉,到哪裡都不安全,還是把它送給您吧。這樣就可以免於被人謀財害命了。”於是子罕就把美玉放在自己住的地方,讓玉工雕琢它,然後又賣了出去,把錢給了獻玉的人,讓他成了富翁,然後送他回家去了。魯襄公二十九年,鄭國發生饑荒,而當年的麥子還未收割,老百姓困苦不堪。擔任上卿的子皮根據父親子展的遺命,給國內的人分發糧食,每戶一鍾,鄭國人沒有捱餓。子皮也得到了鄭國百姓的極大擁護。 子罕聽說這一情況後,說:“多做善事,這是百姓所希望的。”後來宋國也發生了饑荒,子罕便請示###公,要求拿出公室的糧食借給百姓,讓大夫們也都把糧食借出來,子罕自己的家族借糧食給別人,卻不寫借據,不要求別人歸還,同時還以那些缺乏糧食的大夫的名義,借給百姓糧食。宋國人也沒有捱餓。晉國的叔向聽說這些情況後,說:“鄭國的罕氏(子皮的家族)、宋國的樂氏(子罕的家族)肯定會長盛不衰,他們應該都能夠執掌國家的政權吧!這是因為民心都已歸向他們了。以其他大夫的名義施捨,不只是考慮樹立自己的德望名聲,在這方面子罕更勝一籌,他們將與宋國共存亡吧!”子罕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廉潔奉公,恪盡職守的早期代表,他的行為直接影響著後來的公僕們。尤其在反腐倡廉的今天更具有重大的意義。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史鰌尸諫美名傳,靈公可曾得安寧
衛靈公在位的時候,蘧伯玉雖有德有才卻不被任用;彌子瑕無德無才反而擔了大官。衛國的大夫史鰌很擔心,多次規勸衛靈公,但是靈公不採納史鰌的意見。史鰌生了重病,快要去世了,對他的兒子說:“我如果死了,就把屍體停放在北牆根。生前我不能讓國君任用蘧伯玉,撤掉彌子瑕的官,這是沒有盡到幫助國君改正錯誤的責任。活著的時候不能不能幫助國君改正錯誤的人,死了以後也不能按照大夫的禮儀辦理喪事。把我的屍體放在北牆根,對於我來說足夠了。”史鰌死後,衛靈公去弔喪,見屍首停在北牆下,很吃驚,問這樣做的原因。史鰌的兒子就把父親生前的話一一告訴了衛靈公;衛靈公很不安,十分激動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