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就斷絕了交通,楚軍逼進南鄭,秦兵再攻打新城、宜陽,這樣我們便可以兵臨東西周城下,懲罰周室的罪過,並且可以佔領楚、魏兩國。至於蜀國,那是一個在西方邊遠之地,野蠻人當酋長的國家,我們即使勞民傷財發兵前往攻打,也不足以因此而建立霸業;臣常聽人說:‘爭名的人要在朝廷,爭利的人要在市場。’現在三川周室,乃是天下的朝廷和市場,可是大王卻不去爭,反而爭奪戎、狄等蠻夷之邦,這就距離霸王之業實在太遠了。” 司馬錯卻說:“事情並不像張儀所說的那樣,我聽說要想使國家富強,務必先擴張領土;要想兵強馬壯,必須先使人民富足;要想得到天下,一定要先廣施仁政。這三件事都做到以後,那麼天下自然可以獲得。如今大王地盤小而百姓窮,大王應該從容易的地方著手。因為蜀國是一個偏僻小國,而且是戎狄之邦的首領,並且像夏桀、商紂一樣紊亂,如果用秦國的兵力去攻打蜀國,就好像派狼群去驅逐羊群一樣簡單。秦國得到蜀國的土地可以擴大版圖,得到蜀國的財富可以富足百姓;雖是用兵卻不傷害一般百姓。並且又讓蜀國自動屈服。所以秦雖然滅亡了蜀國,而諸侯不會認為是暴虐;即使秦搶走蜀國的一切財富珍寶,諸侯也不會以秦為貪。可是我們只要做伐蜀一件事,就可以名利雙收,甚至還可以得到除暴安良的美名。”
秦惠王採納了司馬錯的建議,同時奉命司馬錯與張儀、都慰墨等率軍從石牛道伐蜀。《水經注》卷二十七引來敏《本蜀論》的記載惠文王用計滅古蜀:“秦惠王欲伐蜀而不知道,作五石牛,以金置尾下,言能屎金,蜀王負力,令五丁引之,成道。秦使張儀、司馬錯尋路滅蜀,因曰石牛道。”在葭萌(今四川廣元昭化鎮)大敗蜀兵,蜀王敗逃至武陰(今彭山東),蜀滅。司馬錯乘機又滅巴、苴。
公元前314年,秦公子通取代原蜀王,擔任蜀侯。前310年,蜀相陳莊叛秦,司馬錯受命協助平定蜀亂,甘茂誅陳莊。前301年,蜀侯輝反,司馬錯再次平叛,並誅郎中令等27人,平定蜀中。公元前291年,司馬錯擔任客卿,受命攻魏,取軹(今河南濟原南),攻韓,取鄧(今孟縣西)。前289年,司馬錯與白起等又攻取魏國六十一座城邑。前280年,率隴西兵及巴蜀兵十萬人,從蜀地沿江而下,攻楚黔中(今湖南西部及貴州東北部),迫楚獻出漢北及上庸地(今湖北西北部)於秦,實踐了他得蜀即得楚的部分預言。
司馬錯伐蜀是秦統一中國之前的一個重大的軍事舉措,在秦史上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司馬錯以不可思議的挖心戰術,在“使人聽此調朱顏”的蜀道上一縱千里,滅掉蜀國。從此使秦國擁有了最充足的後勤補給。後又從蜀地沿長江順流而下,直取楚國黔中。這種神奇的孤軍深入,橫掃敵人腹地的神話可以與西方的迦太基統帥漢尼拔交相輝映。從這之後,秦才有了李冰治水,王翦滅楚。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以死明志的屈原
屈原,(約前340年~約前278年),戰國時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省秭歸縣境內)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主張聯齊抗秦,提倡“美政”。其主要內容就是明君賢臣共興楚國。首先,國君應該具有高尚的品德,才能享有國家。其次,應該選賢任能,罷黜奸佞。另外,修明法度也是其“美政”的內容之一。
屈原雖是楚王的本家,可是到他出生這個貴族家庭早已衰落了。屈原精通曆史、文學與神話,洞悉各國形勢和治世之道,聰明善言。20多歲就做了楚懷王的左徒,後又擔任三閭大夫。楚王很信任他,經常和他討論國家大事,還讓他草擬法令,明法治亂。又讓他出使齊國,聯齊抗秦。他的改革措施曾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由於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