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親信謀劃如何除掉田忌。其親信公孫閱出了個主意:“公何不令人操十金卜於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戰而三勝,聲威天下,欲為大事,亦吉乎不吉乎?’卜者出,因令人捕為之卜者,驗其辭於王之所。”鄒忌聞計大喜,便派人到市中找賣卜者算卦,揚言是田忌派他去算的,要算算田忌如果要謀反,是吉還是兇。鄒忌則隨後派人將此人抓獲,送到齊威王那裡。齊威王本就對手握重兵的田忌心有疑懼,聽了鄒忌的話,遂相信田忌有謀反的意圖。而這時田忌正率兵在外,於是齊威王遣使召田忌回臨淄,準備等田忌回到臨淄後再審問此事。孫臏此時也在田忌軍中。他對齊國的政局及鄒忌、田忌之間的矛盾洞若觀火,及見齊威王無緣無故忽然派人來召田忌回臨淄,感覺齊威王一定是聽信了鄒忌的諂言,認為田忌如果回到臨淄,將凶多吉少。田忌在孫臏最艱難的時候曾助其一臂之力,而且長期以來,二人合作得非常好,孫臏實在不忍田忌自投羅網,乃提醒田忌說,齊王一定聽信了鄒忌的諂言,千萬不要自己貿然回臨淄。情急之下,他建議田忌率軍回臨淄驅逐鄒忌,說:“若是,則齊君可正,成侯鄒忌可走。不然,將軍不得入於齊矣。”孫臏此言,實是要田忌舉兵“清君側”。與其成為鄒忌案板上的肉,不如孤注一擲,與鄒忌一決高低,這樣,倒還可能死中求生、反敗為勝。田忌對孫臏早已佩服得五體投地,對他言聽計從。他依孫臏之言,率兵攻打臨淄。但鄒忌也不是等閒之輩,早已作好了守城準備,田忌攻城不勝,眼見各地勤王之兵大集,只好棄軍逃亡到了楚國。
孫臏于田忌攻臨淄之時就已不知去向。 他不想捲入###的漩渦,遂找了一處清靜的地方,開始總結、研究早年所學兵法知識和自己的作戰經驗,撰成《孫臏兵法》89篇,另附作戰圖4卷。自此,孫臏的名氣傳遍了各諸侯國。他寫的《孫臏兵法》大概在東漢末年便已失傳。1972年在山東臨沂雀山西漢墓中又重新發現。有一萬一千餘字。
善始善終的樂毅
樂毅,生卒年不詳,中山靈壽(今河北靈壽西北)人。戰國後期傑出的軍事家,拜燕上將軍,受封昌國君;輔佐燕昭王振興燕國,報了強燕伐齊之仇。
樂毅先祖樂羊為魏文侯手下的將領。樂羊初為魏相國翟璜門客,中山國君姬窟發兵犯魏,翟璜舉薦了樂羊。可是樂羊之子樂舒是中山王的將領,而且曾殺死了翟璜之子翟靖。但是翟璜深知樂羊為人,不計恩怨,力保樂羊為帥。 樂羊出兵後,由於敵強我弱,施了緩兵之計。訊息傳來,朝中大譁,群臣誣告樂羊通敵強烈要求魏文侯換將,魏文侯力排眾議,對樂羊深信不疑。後中山國君又殺了他的兒子,煮成肉羹送給他。樂羊為表忠心,就吃下了肉羹。隨後大敗中山國。魏王重賞他,封在靈壽,從此樂氏子孫便世代定居在這裡。中山復國後,又被趙武靈王所滅,樂毅也就成了趙國人。
樂毅出生在這麼一個富有武學淵源的貴族家庭,從小就受到潛移默化的薰陶,他品行端正,聰穎好學,嗜好兵法,這為其日後走上戎馬倥傯的征戰道路,篤行其建功立業的抱負,鋪下了堅固的道路。趙武靈王時,因避沙丘之亂來到魏國都城大梁(今河南開封西北)當了大夫。
戰國晚期,燕國在七雄中還比較弱小,無法參與逐鹿中原的爭鬥。燕易王去世後,王位並沒有傳給太子升,而由另一個王子叫姬噲的繼承了王位,史稱燕王噲。太子升因爭王未果則棄姬為鞠奔遼東襄平(燕國遼東郡治所,今遼陽市)。公元前315年,燕王噲聽信他人蠱惑,貪圖虛名,稀裡糊塗地把王位讓給了宰相子之。子之本來就武斷專橫,大權到手更加不可一世,把個好端端的燕國搞得亂七八糟,老百姓非常不滿意。燕王噲三年,太子平和將軍市被舉兵想要奪回王權,結果失敗,燕國大亂。南方大國齊國乘機發兵攻燕,只用了5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