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拳愛子之心,他想起自己的妻兒也即將要送到長安來,不禁感同身受。
更何況,杜廣元還曾經在邊令誠面前替他試探口氣,打起仗來也一心一意聽他指揮,從無貴介子弟的畏縮,他用起來很順手!
“若是連自己的部將都保不住,我這個主帥還怎麼當?”
當前去送節禮的杜廣元帶了高仙芝的承諾回來,杜士儀又得知高仙芝命人去備辦了一份像樣的禮物,卻是去平康坊李林甫宅邸拜訪了,他便知道事情多半會如自己想象那般發展。狡詐如狐,兇狠似狼的,有一個安祿山就夠了,要是每個異族將領都如安祿山這般,大唐也不會屹立至今!
上元夜這一天晚上的花萼相輝樓上,自然又是一如既往地熱鬧非凡。這次杜士儀並沒有能夠提前離去,李隆基竟是興致勃勃地叫了他到身邊,指點著樓下百戲,時不時與他交談評點兩句。這一幕粉碎了很多人心目中關於杜士儀失寵的猜測,可只有當事人自己才知道其中深淺。
李隆基試探的是杜士儀將來對於安北大都護府的規劃,而杜士儀在侃侃而談了一陣子之後,順勢提出,自己精力有限,請辭朔方節度使及河東節度使。
當年杜士儀願意前往漠北出任安北大都護,建造安北牙帳城的時候,李隆基曾經讓王忠嗣兼領河東朔方,卻不想王忠嗣主動謙辭,而後王忠嗣又去河隴接了皇甫惟明的班,杜士儀反而一肩挑了河東朔方以及安北單于二都護府。如今,一切都回到了原點,李隆基算了算杜士儀手中的兵權,也還算滿意他的知進退,來回推了兩次後就答應了,卻還假惺惺地問道:“那依杜卿之見,朔方河東二鎮,誰為節度使最為相宜?”
“陛下此前既然已委任節度副使,以他們遞補節度使,旁人自然無話可說。”
這是最中肯不過的建議,在李隆基看來,哪怕郭子儀是杜士儀一手提拔上來的,可只要自己示之以恩,自然不愁郭子儀生出異心。至於竇銘,那更是自己母家竇氏之人,就更不用擔心忠誠問題了。至於杜士儀留任安北大都護,身為唐人,遠在漠北,麾下都只是蕃兵,鄰近各蕃不少都中過他的反間計抑或其他,當然會把人牢牢牽制在漠北。如此無損他的天子令名,也可解決杜士儀手握兵權太大之憂。
於是,他便從善如流地點頭道:“杜卿不愧漠北支柱,國之棟樑,好,便從你此言!”
第1059章 御前爭桃子
漠北支柱?國之棟樑?這話騙誰呢!
天子背後,高力士將君臣二人的對話聽得清清楚楚,可是,他也著實無奈。天子分明已經起了疑忌之心,杜士儀如果回京的話,宰相肯定是當不成了,如果當個空頭兵部尚書之類的,很可能會如同當年的王晙,現在的韋堅這樣,隨隨便便一個名頭就會左遷,李林甫也不會放過他。而留在漠北,即便不能再兼領朔方以及河東二節度,可至少能夠暫時可保無虞。
然而,讓他沒想到的是,當李隆基終於放了杜士儀告退之後,不遠處一直沒吭聲的李林甫卻趁著下頭鑼鼓喧天走近了天子,直截了當地開口說道:“陛下,恕臣剛剛一時耳尖,聽到了不該聽到的話。杜君禮向陛下舉薦竇銘接任河東節度使?如果是從前,此事自然分毫問題也沒有。可如今東宮雖無太子妃,張良娣卻也出自竇氏。韋氏前車之鑑仍在,懇請陛下多多考慮。”
這語帶雙關的話登時聽得高力士眉頭倒豎。李林甫竟敢當著自己的面,向天子挑撥離間,硬是要把太子和杜士儀攪和在一塊?是可忍孰不可忍,更何況張良娣這個人是他受李隆基的託付去挑中的!他正躊躇該怎麼開口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