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戰士帶著輕傷也強烈要求上陣殺敵。
槍炮聲在敵人的陣地上開始激烈的響起,還在睡夢中的敵人不知道我軍是從哪個方向打進來的,只遇到輕微的抵抗之後,五十六旅就攻佔了塔堖山的敵軍主陣地。隨後,利用架在山上的敵軍炮兵陣地,開始向還在頑抗的敵軍陣地進行轟擊。
越來越多的陣地被我軍奪取,二十一師也攻了上去。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激戰,敵人全線崩潰,天險之汀泗橋終於被我軍佔領。
這邊的戰鬥還未結束,敵人的援軍劉承謨部就趕到了戰場,真是好險啊。
於是,又方又圍繞著塔堖山展開了激烈的爭奪,由於越來越多的我軍部隊趕到了戰場,支援不住的劉承謨師開始潰敗。
我軍由此展開了猛烈的追擊,順勢攻佔了咸寧縣城。
劉承謨師在潰退之時,也帶動了前來增援的陳玉春師開始潰散,一路向武昌方向開始逃跑。直到下午四時,我軍才開始停止追擊。當然,連續作戰十幾個小時,大家都餓得不行了。這時我軍的前鋒已攻克了江夏。
汀泗橋一戰,我軍傷亡近八千人,共殲敵三萬六千人,並擊重創敵劉承謨師並擊潰了敵人一個師,戰果是巨大的,但自己本身的損失也很大。此戰過後,曹昆手裡的正規部隊只有不到四個師六萬多人,襄陽雖還有兩個師,但已被十一軍給牽制住了。雖然他還有十來萬的雜牌軍,但這些部隊基本沒有什麼戰鬥力。
此役之中一六七團雖遭重創,卻一直衝鋒在前,並首先攻克江夏,被我綬與了“鐵血英雄團”的稱號。
那個為我軍的這次奇襲帶路的農民聶有福,後來被我專門發了五百大洋的獎金,並送了一面錦旗。到了第二年十月在武昌舉行的護國勝利慶功會上,又被請到了武昌,做為“支前英雄”,參加了一回國宴,後來當地流行著一句口語“聶有福,真有福!”就是這麼來的。
曹昆現在在我軍的強大攻擊之下,只能將軍隊收縮在武昌周圍,雖然他還一直叫囂著誓死保衛武昌,可是,連他自己也清楚自己已是四面楚歌,危在旦夕。
自己向方世開求救半天,卻連半個援兵也沒見到,河南軍閥楊玉章和洛陽鎮守使吳洪基手中都手握著十幾萬重兵,卻一直按兵不動。
楊玉章還發來電報說歡迎他帶兵先到信陽一帶暫避風芒,媽了個巴子,信陽是吳洪基的地盤,用你來作人情。
曹昆知道一個軍閥若是失去了地盤,會落個啥下場,恨歸恨,卻是無法就此下決心放棄武昌。一但武昌失陷,自己淪落到別人的地盤上,早晚手中的軍隊會給人家搶了去,自己連身家性命能不能保住都很難說呢。
九江失陷之後,江西軍閥劉健在南昌宣佈易幟,投靠到我的手中,我給出的條件是,劉健可以保留三百萬大洋的私人財產,並在廣州給他提供了一個共和政府高階參議員的職位,但他手下的軍隊必須接受人民軍的領導並重新改編。
劉健猶豫不決了十多天,若是負隅頑抗,張進耀的例子就在那擺著呢。可是,自己平白就損失了四、五千萬的財產,真是捨不得呀。可是,好歹還能剩點,總比啥也沒有強吧,最後含著眼淚答應了我的條件。
劉健投誠的訊息震驚了北洋政府,當然,受衝擊最大的要數曹昆了。在部下的鼓動下,他派人前來和我進行“和談”。
崛起與發展 十六、休止符
與曹昆的“和談”說白了是商談投降條件,“和談”只是面子上的問題,這一點上,中國人就比外國人要看得重得多。
我在歐洲的時候,見過許多的投降簽字儀式,那些戰敗的將軍們仍然高昂著頭顱,站得筆直,若是不聽介紹,你還會認為他們是打了勝仗了呢。而中國人就不同,若是戰敗,就象鬥敗的公雞似的,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