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三奏未終天便曉,何人不起望鄉愁?”
鄉愁,是一首永恆的歌。有遊子背井離鄉,在外漂泊,心中就有說不完的愁緒寫不完的情思,如絲如縷。離開故鄉,不管是出於自願還是被迫,羈旅異地,都會在夜深人靜之時情不自禁地遙望故園的方向。這種對故園的牽掛,與其說是遊子客居驛站的寂寞宣洩,倒不如說是一個人天生的對故土的不捨眷戀和故土難離的懷鄉情結。
遊子要揮別故土的剎那,淚眼波娑,躑躅徘徊,藏一把熟悉的泥土,有說不完的離情別緒;如是到了外地,客居他鄉,陌生的環境與陌生的人群,讓自己侷促不安;如是認識了新朋友,熟悉了新環境,可與自己總有一層隔膜。遊離於家鄉之外,心中難免會落落寡歡,於是,思鄉念家,就成了排解寂寞與憂傷的一劑良藥。
故鄉啊,有多少的遊子,曾為你惆悵,為你舉一杯酒,為你在夢中纏綿!?
古往今來,鄉愁一直縈繞在遊子的心頭,揮之不去,斬之不斷,對鄉愁的詠歎與抒寫,是那麼濃釅,那麼痴情!
鄉愁,是風雨裡的楊柳,是寒冬裡的一朵梅花。“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8226;小雅&;#8226;采薇》)當是最早寫“鄉愁”的詩句。將士們外出戍役勞作之時,正是陽春三月,楊柳依依清風柔柔,家鄉的一切多麼溫暖迷人;而歸家之時,風雪載途,寒冷徹骨。在這裡,“楊柳”與“雨雪”都成了思歸的情愫與誘點。與其說艱辛的勞動使人產生回家的衝動,倒不如說這是深埋內心的情感最真切的流露。淡淡的思鄉,散發出淡淡的馨香,雖苦雖澀,卻也讓人內心充滿溫馨。
鄉愁,是心碎,是深秋的枯葉,是夜裡獨酌的傷感。“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思念故鄉,鬱郁累累。”(漢樂府民歌《悲歌》),這種“鄉愁”,已經到了肝腸寸斷的地步。張玉谷在《古詩賞析》裡解釋說“惟其欲泣,所以悲歌;惟不能歸,所以遠望”,當是對遊子那種“鄉愁”的最好註腳。
鄉愁,是那一縷縷清澈的月光,是月光下悠揚的笛聲。身在異鄉,如果是夜深月明,望著那深邃的夜空,誰不會想起故鄉的一草一木呢?“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如水的月光,流瀉的,卻是那不盡的思鄉之情。在這種月與情交織的情境裡,舉手投足之間,我們彷彿能看到李白形單影隻的剪影,顯得尤其清涼。這種鄉愁,其實在這裡顯示出了一種輕柔的意境,深遠而又淡雅。李白的另一首詩《春夜洛城聞笛》中“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說明了“鄉愁”極容易被外物外情外景所勾起所喚醒。
鄉愁也是情有獨鍾,是望不盡天涯路的辛酸與悽婉。漂泊異鄉的人,會對家鄉的一切懷有特別的感情。“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這當然是詩人內在情感的外在表達,反映的是詩人對故鄉的一往情深,那種“鄉愁”像露水一樣圓潤,像月光一樣透明。如果說王灣的“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表達的是一個漂白者美好而又帶有無奈之意的苦楚,那麼,“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的這種鄉關何處、歸思難禁的懷歸之情,卻是一個遊子對故鄉的難以割捨的深情,想來那浩渺的煙波是無論如何也湮沒不了“鄉愁”的。“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李清照《菩薩蠻》),用醉酒來忘卻故鄉,可酒醒之後呢?大概更是那種“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的無奈與淒涼罷了。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西風古道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天淨沙&;#8226;秋思》)“斷腸人”無非就是一個在外漂泊不定的遊子。為什麼“斷腸”?顛沛流離,浪蕩江湖是一種因素,思鄉念家,才是他的主因。在這裡,鄉愁是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