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兩個選擇,要麼承認我,要麼。。。。。來打敗我!
但就在全世界軍事家們紛紛捧著阿瓦士戰報張大嘴巴時。身處北京的楊秋卻已經開始總結戰役得失。
首先,阿瓦士戰役的作戰區域全在海邊,即使最遠的阿瓦士距離海岸線也只有90多公里。要知道,光是重巡洋艦上的210毫米艦炮射程就高達27公里!而且蘇軍根本沒有任何的海防和制空權。在技術、裝備、戰術和人員素質上全面佔優的情況下,實際每天推進只有30公里不到點。考慮到其中有登陸環節,所以基本和閃電戰平均每天50到60公里的推進速度相當,並不能說超出。
造成這個問題的關鍵就在於後勤限制!
因為有充足的石油保證,所以波斯灣集團軍是目前各軍中汽車裝備率最高的集團軍,擁有1。5萬輛卡車和半履帶車,平均每十四人一輛車。但由於需要橫跨波斯灣和伊朗的道路等問題,預想中的全機械化後勤還是白日做夢。所以,從整體資料看,國防軍已經具備德國式閃電戰的能力,但要說超出恐怕還不能立刻下結論。遠征作戰中的後勤保障,依然決定著國防軍能走多遠。嶽鵬在詳細分析完全部戰報後,更是第一時間增調10萬匹畜力前往西北待用,還答應將俘獲的1。3萬匹戰馬全部留給白崇禧,並授意他購買更多的駱駝和馬匹待用。
唯一真正出彩,並打出超越世界水平的依然是空中力量。光是空軍和海航,在總計107個小時的主要戰鬥中,就出動11829架次,投擲彈藥14194噸,光是死於各類轟炸的蘇軍總人數就超過2。1萬。普通人肯定不懂這串數字的含義,甚至目前的軍事家們也不懂,只有楊秋清楚,這串數字意味著在總計動用954架戰機的情況下,平均每天每架飛機要出擊3。1次,每次投擲1。2噸彈藥。出擊頻率是歐戰時期的三倍,彈藥投擲量十二倍!強度是歷史上巴巴羅薩行動前兩週的1。7倍!
這就是楊秋耗時二十年,紮紮實實打好基礎工業,依靠資料機主攻航空的成果!但這個成果只能說中國達到了世界一流,還不能保證獨領風騷,因為歷史上此刻的美國已經完成著名的r2800雙黃蜂發動機的試車,這款擁有2000馬力的風冷發動機,正是美國稱霸二戰天空的主力。相信分析完阿瓦士戰役後,美國一定會抓緊時間將發動機和飛機結合起來。
最後的問題還是後勤。十四萬人,四天的作戰中就消耗包括彈藥油料在內總計6。3萬噸物資!如果不是油田和煉油廠就在胡富夫。光22艦隊加滿一次油,就足夠後勤部門集體抓狂了。至於繳獲,除糧食和汽油等東西外,絕大多數彈藥都和國防軍制式不相符。
不過這倒是解決了幫伊朗組建5個陸軍師,以及亞盟聯軍裝備的問題。
阿瓦士戰役不僅讓中國國防軍在伊朗站穩腳跟,更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但就在蔣方震大笑從此要被放在顯微鏡下時,歐羅巴大陸另一場比阿瓦士大數倍的閃電戰,奪走了全部眼球。
在蘇軍被中國拖住,英國提早淪陷東南亞後又深陷波斯灣後。希特勒敏銳地抓住這一國際政治破局,讓裡賓特洛甫與8月11日向英國政府下達波蘭問題最後通牒。裡賓特洛甫的十六項要求讓英國大使內維爾漢德遜措手不及,等到稟報唐寧街並要求將檔案副本轉交波蘭政府時,遭裡賓特洛甫的拒絕。雖然波蘭駐德國大使竭盡全力,試圖阻止戰爭爆發,但所有努力終於在第二天全部毀滅。
8月12日凌晨,德軍南方集團軍、北方集團軍總計44個師,其中7個裝甲師,4個輕裝甲師。4個摩步師,共計88將士在1900多架戰機、2800輛坦克,在龍德施泰特和馮…博克正式率領越過國境線。雖然波軍早已做出防禦計劃,但和阿瓦士戰役一樣。在全新的空地協同戰術面前,戰術思想僵化的波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