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是這北地郡的沃野縣附近,就是在即將開始的惠民墾區,那裡也同樣有遺留的原住民在生活的,在他們眼中,前來墾荒的興漢鎮,就是來和自己競爭的,搶地、搶水、搶資源。

但是,很快他們就發現,那些前來大搞水利的人,吃的比他們好,穿的比他們好,無論是做什麼,人家都比他們更好,就連幹起活來,那些人也都是也一個頂三。

在水利建設當中,和本地民戶的接觸是避免不了的,而興漢鎮刺史府也從來沒有想著和本地民戶劃清界限,因此在有意放縱和鼓勵之下,僅僅十多天的接觸,這些前來修建水利的屯民,就已經成為了本地民戶人人羨慕的物件。

惠民墾區的原住民,生活水平比起原來米家莊的民戶還要有所不如,主要的原因就在於,普通民戶不敢居住得距離大河太近,這條大河,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讓你數十年的辛勤化為烏有,可能連身家性命也將不保。

因此,普通民戶的村莊,距離大河還是有一段距離的,因此也導致了這些民戶引水不便,加上大河泥沙較多,很容易發生淤塞,這些民戶的田土,因此也日復一日地貧瘠起來。

興漢鎮刺史府計劃當中的惠民墾區,包括從賀蘭山東麓到靈州,從賀蘭山南麓到大河之間的大片土地,從後世的資料來看,這片墾區有近五百到七百萬畝的土地。

但是拋除後世提灌的土地面積之後,刺史府保守估計的墾區面積將達到三百萬畝,按照每名屯民十畝的面積來計算,這片墾區將會容納至少三十萬人。

從當前平均一戶五口來計算,可容納的戶口是六萬戶,按照每屯五百人來計算得話,惠民墾區需要建設6000個屯堡。

刺史府按照後世的墾區佈局和走向,計劃修建六條幹渠,每條幹渠的平均長度將達到六十里,每條幹渠修建十條支渠,所有屯堡都佈局在乾渠兩側和支渠末端。

透過乾渠和支渠的合理分佈,就把這片墾區劃分為了一個一個的小格子,大致是按照一千二百米的等高線分佈在這片墾區的每個角落。

乾渠具備通航功能,也就是說,乾渠除了可以運送河水到達墾區之外,還有一個運輸的功能,可以透過乾渠和大河,把各個屯堡群用水路連線起來,如此一來,就能以最低的成本完成資源的分散和收集,減少內耗。

在刺史府的其它地區,移民分到的土地是二十畝,但是在惠民墾區,移民只能分到十畝,這就說明,從計劃來看,惠民墾區將會是一個以高產為目的的墾區。

按照老高的計劃,惠民墾區的糧食種植,將以玉米和小麥為主,冬小麥五月收穫之後,將會移栽早熟玉米苗,在上凍之前,完成第二季收穫。

因此,惠民墾區的畝產,即便是按照五百斤的保守畝產估計,每年刺史府將會在這片墾區收穫到一千二百萬石的糧食。

按照當前王莽新朝麥價每石八十泉計算,年產值將達到十億泉,也就是說,這片土地如果經營得利,其年收入將超過新莽朝歲入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