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好聽戲,尤好武戲,武戲多演三國也,……甚矣《演義》魔力之大也。但三國人才多矣,而獨注重於關壯繆,或稱關公,或稱關老爺,南人則又稱曰關帝,……北人崇拜者,視南人為甚,而關外為尤甚。‘⑤道教亦崇奉關聖帝君,約成書於北宋末南宋初的《太上大聖郎靈上將護國妙經》假託關帝傳經說咒,稱‘義勇武安王漢壽亭侯關大元帥‘,受玉帝敕命,為‘三界都總管雷火瘟部冥府酆都御史‘,宣示信眾,要‘寧為忠臣‘,‘寧為孝子‘,‘無論綱常倫理,無論日用細微,皆當省身寡過,不可利己損人。一念從正,景星慶雲;一念從邪,厲氣妖氛‘。⑥明萬曆以後成書的《三界伏魔關聖帝君忠孝忠義真經》稱關羽為三界伏魔大帝,並提高其神權,謂其‘掌儒釋道教之權,管天地人才之柄。上司三十六天星辰雲漢,下轄七十二地土壘幽酆。
秉注生功德延壽丹書,執定死罪過奪命裡籍,考察諸佛諸神,監製群仙群職。‘⑦幾乎成為統管三界十方、佛仙人鬼的大神。
明清以後關帝廟祀幾遍天下,南達嶺表,北極寒沍,雖山陬海角,乃至海外,皆建有關帝廟。多數關帝廟,皆由道士住持,其祖廟解州關帝廟亦然。俗以五月十三為關帝生日,各地關帝廟皆舉行祭祀。吳郡(今蘇州市)地區,在‘十三日前,已割牲演劇,華燈萬盞,拜禱維謹。行市,則又家為祭獻,鼓聲爆響,街巷相聞。又相傳九月十三日,為成神之辰,其儀一如五月十三日製。俗以此二日雨,為關王磨刀雨,主ren口平安。
東嶽大帝是道教因襲民俗崇奉的泰山神。泰山古稱東嶽,自古受著人們的崇拜。其後,人們將其擬人化,給它取姓氏名諱,定婚配子女。漢代緯書稱:‘東方泰山君神,姓圖名常龍。‘①《太平御覽》卷三百九十七引張華《博物志》稱泰山神有女,‘嫁為西海之婦‘。②《魏書》卷五十二《段承根傳》又稱泰山神有子與段暉同學。③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八更稱東嶽有子五人,‘惟第三子,後唐封威權(或作‘威雄‘——
引者注)大將軍,本朝封炳靈侯。‘④特別重要的是:民間認為泰山是人死後靈魂的歸宿之地,泰山神是陰間鬼魂之最高主宰。此信仰蓋起於西漢。漢代緯書《孝經援神契》曰:‘太山天帝孫,主召人魂。‘‘東方萬物始,故主人生命之長短‘。⑤近代於東漢墓出土的‘鎮墓券‘中,亦有‘生人屬西長安,死人屬東太山‘⑥,‘生屬長安,死屬太山,死生異處,不得相防(妨)‘⑦之語。此外,史籍中又多記人死後赴泰山任泰山府君、泰山令、泰山錄事等事。《南史》卷三十七《沈慶之傳》稱,沈僧昭少事天師道,‘時記人吉凶,頗有應驗。自云為泰山錄事,幽司中有所收錄,必僧昭署名。‘⑧歷代帝王出於神道設教的需要,一方面十分重視對泰山神的祭祀,甚至親登泰山封禪祭拜;另方面不斷崇封泰山神爵。《文獻通考》卷八十三載:唐玄宗開元十三年(725),封泰山神為天齊王;大中祥符元年(1008),封禪禮畢,詔加號泰山天齊王為仁聖天齊王;五年,詔加上東嶽曰天齊仁聖帝。⑨《續文獻通考》卷七十四載:至元二十八年(1291),詔加東嶽為齊天(或作‘天齊‘—引者注)大生仁聖帝。AB道教亦很早崇奉泰山神。南北朝時託名東方朔的《洞玄靈寶五嶽古本真形圖》曰:‘東嶽泰山君,領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帥也,血食廟祀宗伯者也。俗世所奉鬼祠邪精之神而死者,皆歸泰山受罪考焉。……泰山君服青袍,戴蒼碧七稱之冠,佩通陽太明之印,乘青龍,從群官來迎子。道教齋醮科儀中,常以之為主管鬼魂的地祇大神被祈禱,南宋《道門定製》卷二《申東嶽狀》,即有‘謹具狀申聞東嶽天齊仁聖帝,……乞體行符命,告下有司,釋放亡魂來臨法會,庶令幽爽得遂超生等語。隨著泰山神之封號由王晉升為帝,道教賦予它的威權也愈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