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聖祖東巡親祭,禮部具儀。駐蹕次日,帝服龍袞,行在儀仗具陳,行禮二跪六拜,配位、十哲、兩廡、啟聖祠,皆遣官分獻。扈從諸臣,文官知府、武官副將以上,衍聖公暨各氏子孫在職者,鹹陪祀。聖心猶未安,命更議。尋定迎神、送神俱三跪九拜,惟樂章與國學小異,可令太常司樂及樂舞生先往肄習。帝親制祝文。祀日詣廟,至奎文閣前降輦,如齋所小憩,自大次出,入大成門,登殿釋奠畢,御詩禮堂講書。禮成,周視廟庭車服、禮器。更常服,駕如孔林,跪奠酒,三爵,三拜,賜衍聖公以下銀幣有差。留曲柄黃蓋陳廟庭。擴孔林地畝,蠲其稅。建廟碑,御書文鑱石。又建子思子廟,仿顏、曾、孟三廟制。

三十二年,修文廟成,皇子往祭,行禮杏壇。雍正二年,曲阜廟災,遣官詣闕里祭慰,敕大臣重建,並令闕里司樂遣人赴太常習樂舞,冠服悉準太學式為之。八年,廟成,黃瓦畫棟,悉仿宮殿制。凡登、簋、簠、鉶、籩、豆、尊、爵,頒自上方。勒碑如故事。特詔皇五子往祭。

乾隆八年,定闕里聖廟樂章。二十三年,東巡親祭如往制。遣大臣祭顏、曾、思、孟專廟。勒御製四賢贊於石。其盛京學宮所需樂器,乾隆中始敕府尹遵皇朝禮器圖造作,鎛鍾、特磬,製出內廷,特頒太學暨各省學宮,並令府丞選佾生精音律者送太常習舞。厥後以熱河為時巡所,黌序肇興,定大成殿龕案如太學式,祭器、樂器亦如之。

至各省府、州、縣釋奠,以所在印官承祭,禮如太學,順治初行之。雍正五年,定製各省督、撫、學政上丁率屬致祭。學政蒞試時,先至文廟行禮,府、州、縣官率屬於治所文廟行。乾隆六年,敕直省學宮設先賢、先儒神位。同治初,頒從祀先儒位次圖。光緒末,升大祀,各省文廟規制、禮器、樂舞暨崇聖祠祭品,並視太學,禮節悉從舊。

元聖周公順治十七年,給事中黏本盛奏請文廟後別立傳聖祠。下部議,禮臣言:“祭祀周公,向在太學。至唐顯慶間,以公制禮作樂,功侔帝王,就饗儒宮,欲尊反貶。始定配饗帝王廟,既不與孔子並祭太學,乃反立傳聖祠於其後,殊失尊崇本意也。”事遂寢。康熙二十三年,聖祖祀闕里,詔言:“周公古大聖人,制禮作樂,垂法萬世,廟在曲阜,應行致祭。”乃遣親王及禮部尚書往焉。親制祝文。祭禮,三獻。祭品:羊一、豕一、果五盤、尊一、爵三,敕有司治辦。明年,授東野氏一人博士,奉祀祠廟。二十六年,御書周公廟碑文,依文廟式,勒之貞珉。乾隆十二年,東巡,增登一,鉶二,簋、簠各二,籩、豆各八,遣親王一人行禮。其祀配饗魯公,遣禮部尚書行。明年,幸曲阜,親詣上香,一跪三拜。自是東巡親詣以為常。四十三年,依孔氏南宗例,置當陽博士,奉祀陵墓。

關聖帝君清初都盛京,建廟地載門外,賜額“義高千古”。世祖入關,復建廟地安門外,歲以五月十三日致祭。順治九年,敕封忠義神武關聖大帝。雍正三年,追封三代公爵,曾祖曰光昭,祖曰裕昌,父曰成忠,供後殿。增春、秋二祭。洛陽、解州後裔並授五經博士,世襲承祀。尋定春、秋祀儀,前殿大臣承祭,後殿以太常長官。屆日質明,大臣朝服入廟左門,升階就拜位,上香,行三跪九拜禮。三獻,不飲福、受胙。祭後殿二跪六拜。十一年,增當陽博士一人奉冢祀。

乾隆三十三年,以壯繆原諡,未孚定論,更命神勇,加號靈佑。殿及大門,易綠瓦為黃。四十一年,詔言:“關帝力扶炎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