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何在戰場上把握仁者之度的?”
有一些道理,書上也有寫著,可真正要領悟卻無法靠讀書或聽教,而得靠鐵騎與陌刀來體驗才能真正掌握!
“那些迷信小仁小義、如宋襄公之流的民族,或早已都被掃入歷史塵埃之中,連渣都不剩,或如印度的古民,雖然存留卻代代為奴這些,都是羊!”
“而那些迷信‘暴’的民族,如匈奴,如羯氐,如柔然,如鮮卑,縱然因緣際會得以橫行一時,最終也如煙花般耀亮夜空後便一去不返這些,都是狼!“
“只有具備‘戰者之仁’的華夏,才幾經劫難,終能於低谷間奮起重生!至今屹立不倒!”
“所以,我中華的圖騰,不是狼,也不是羊,而是龍!”
郭洛和楊易發現張邁忽然停了下來,在馬上握了握腰間的橫刀,這一刻兩人都覺得張邁的的氣度起了一點微妙的變化,三騎呈品字形靜靜立於明月之下,郭洛楊易卻都沒有說話,只是一左一右默默地注視著張邁。
忽然之間,張邁不很擔心大唐的存滅了,儘管這時他還未能徹底掌握老祖宗的戰者之仁,“但當我們悟透這一點時,或者長安也就到了!”
第十四章 破敵趁勝(第三更)
第二日,一份四頁紙的回稟遞到了張邁手中,紙很乾淨,卻帶著血腥味。
這份回稟是馬小春呈上來的,他呈上這份回稟時雙目充滿了疲倦,與往日的飛揚靈動完全不同。彷彿昨晚耗盡了他的精神力一般。
張邁開啟回稟,見裡頭寫的都是供詞,第一張紙是阿里的供詞,裡面有打圈的,有打叉的,也有點上點的,馬小春給張邁解釋,打圈的就是安九透過多重印證覺得很有把握的訊息,打叉則是假訊息,打點的則是不確定。
第二張紙也是一樣,不過這些卻都是十幾個中層將領的供詞了。
這兩張紙資訊點很多,彙集到第三張紙上,卻才是安九的總結了。張邁發現筆跡很嚴謹,問馬小春是誰寫的,馬小春說是安九寫的,張邁有些愕然了,他原本以為安九那樣一個地位卑微的人多半目不識丁,那知他居然寫得出這樣一筆字來。
看這字,分明是個讀書人,張邁真想不通這樣一個人怎麼會讓那些待罪俘虜發出那麼可怕的聲音。
細細看安九的總結,用語也相當嚴謹節省,甚至吝嗇。其總結分條如下:
“甲一,薩圖克。博格拉已離怛羅斯三月有餘,臨行抽調怛羅斯數千兵馬,一月之前又再次抽調,不知何往,不知何用。”
張邁拿著回稟的手忍不住緊了緊,心想光是得到這條訊息,就應該給安九記上一條大功了!又想安九究竟做了什麼,竟讓阿里講出這麼重要的情報來。再看下去:
“甲二,怛羅斯留守將領為塞坎,其人為博格拉汗麾下大將,善於用兵,然殘暴,好虐,貪婪。博格拉汗之嫡子穆薩亦在城中,為監國。”
“塞坎,塞坎……”張邁便想到,若博格拉汗不在怛羅斯,則這個塞坎在未來一段時間將有可能成為唐軍最重要的對手。
“甲三,今怛羅斯兵備約八千人,俱蘭城兵備約一千人。兩地民風悍勇,危難之際,民亦可助戰。”
“甲四,發兵下巴兒思之緣由聞俱蘭城有警,塞坎在信與不信之間,其部將加蘇丁力勸其謹慎,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塞坎幾經思慮,特派二將赴援,二將者,一為阿里,一名巴加,巴加率領一千人先趕往俱蘭城,阿里率一千二百人,先至下巴兒思,將取此城土兵前往俱蘭城會合。”
張邁聽到這裡才恍然大悟,知道回紇為何會來得這麼快,原來怛羅斯那邊並不是已知道下巴兒思這邊發生的事情,只是兵分兩路奔赴俱蘭城,然而回紇人沒想到的是,阿里的部隊出發時,下巴兒思已經落在唐軍手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