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的這支軍隊,真的和以前所有的統治者都不同!
範質對天策軍本來是很牴觸的,一直將他們當做是一幫來自西北的“亂臣”,最多也只是一群不服中央管束的藩鎮,但在知道這件事情以後他也被感動了。哪怕是在中原,範質也從未見過這樣的軍隊,從未聽過這樣的事情啊李從珂即位以後一項最被人謳歌的“仁政”,也不過是減免了一項本來就不應該徵收的苛捐雜稅而已,至於說朝中軍中的領袖人物及其家眷深入民間,為民眾掃雪伐薪、送飯治病,這樣的事情更是不可能發生。
除了感動之外,範質又看出了一些別的跡象,他在經過的市井中豎起耳朵,發現他所聽到的任何關於天策軍的評價都是正面的,和尚們自然是大讚王爺大有菩薩心腸,商人們也很滿意天策軍能夠搞好河西的治安、維護好絲綢之路,平民們欣喜涼州的局面能夠走向穩定,至於那些得到賑濟、幫忙與救治的貧民則更無不感激涕零。
就是這一點一滴的事情匯聚起來的印象,讓有強烈儒家理念的範質感到天策政權擁有無限的前途,他想起了範延光對天策軍有可能成為“西北大患”、“比於契丹”的評價,當時儘管範延光列舉了種種理由範質還是覺得將天策軍比之契丹太過了,可是現在範質卻改變了這種想法,他在筆記中偷偷寫道:“如此仁政,乃文景、貞觀施之於西涼也,此周文之偉業,契丹諸胡何能望其項背!”
但他寫下之後,心裡忽然感到一種莫名的不安,不是怕這份筆記被天策軍搜到,而是他內心深處湧出了一種不知如何形容的恐慌,思慮再三之後,他終於將這幾頁筆記燒掉了。
當範質在偷偷寫著他的私人筆記的時候,張邁並不知道。
範質被涼州城內在前一個冬天所發生的事情所感動,張邁也不知道。
甚至就是範質這個人,張邁也沒什麼印象。
然而張邁與他領導下啊的天策軍所種的善種,卻已經在不知不覺中開始顯現出其軟性力量來了。
鼓勵商賈以爭取獲利、保護平民以維持境內之穩定、賑濟最貧苦階級以維持天策政權的仁心,這三件事情乃是唐軍東進以來一直在做的事情,在疏勒時如此,在龜茲時如此,在高昌時如此,在甘州時如此,在涼州時也如此。到目前為止天策軍都還沒有一個明晰的幫助西北全民脫困的計劃因為他們還沒有這個能力,但每一個冬天卻都在賑濟最貧困的人群以儘量保證領地內貧民不至於凍死餓死。
在疏勒的時候,張邁和楊定國等這樣做是出於不忍,可等他們走到高昌,在接觸到骨咄、毗伽以及沙瓜麾下兵將的作風以後,像楊易、薛復等人心中便已隱隱覺察到這些仁義之舉表面上看只是有資於內政,實際上對於維繫軍隊的作風、保持軍隊的戰鬥力也有著巨大的幫助,甚至對調節高層的人際關係也有著難以想象的潛在影響力。
撫貧恤弱的事情,天策軍的許多人都在做,但能從中看到這幾點的卻寥寥無幾,至於對此有切身體會的,還不到一隻手的數量。
不知道有多少個夜晚,當楊易在家族利益與天策軍整體利益上有所徘徊動搖時,他腦中每每會閃現起嶺西老兵還有他們的眷屬一起賑恤貧民的場景,而他自己,也曾以中郎將之尊而在高昌為一戶貧民扛柴火,本來為高昌大勝而洋洋自得的七千牧騎,在聽說了這件事情之後全部沒掉了驕氣。每一次和這些貧民的近距離接觸,也都在提醒著楊易:“你也曾經是和他們差不多的人!”
“邁哥沒有忘記他的承諾,兄弟們也沒有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