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針對康有為的“革命恐怖論”,以日本明治維新為例,指出“立憲可不以兵刃得之耶?”也不行,“革命非天雄大黃之猛劑,而實補瀉兼備之良藥矣”。他針對康有為的“民智未開”、不配革命的謬論,指出民眾的覺醒離不開實際的革命運動,“今日之民智,不必恃他事以開之,而但恃革命以開之”,“民主之興,實由實勢迫之,而亦由競爭以生智慧者也”。章太炎的《駁康有為論革命書》,成為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代的一篇重要的歷史文獻。同年,革命家鄒容發表《革命軍》,高呼:“我中國欲獨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國欲長存於二十世紀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革命者,爭存爭亡過渡時代之要義也;革命者,順乎天而應乎人者也;革命者,去腐敗而存良善者也;革命者,由野蠻而進文明者也;革命者,除奴隸而為主人者也”。章太炎“誦之猶當流汗祗悔,以是為義師先聲”,遂為之作序,擊節鳴鼓,吶喊助威。《革命軍》和《駁康有為論革命書》的發表,鬨動了整個社會,鄒容和章太炎一時成為舉世矚目的人物。
從康有為看近代知識分子的悲劇命運(5)
《蘇報》由於屢屢發表章太炎、鄒容等人文章,鼓吹革命,而遭查禁,章太炎也隨即被捕。據章太炎自述:“自戊戌年以後,已有七次查拿,六次都拿不到,到第七次才拿,……後來四次,卻都為逐滿獨立的事。但兄弟(自稱)在這艱難困苦的盤渦頭裡,並沒有一絲一毫的懊悔” 。章太炎在獄中三年,英勇不屈,曾絕食七天表示抗議。1904年,章太炎的朋友蔡元培等在上海成立“光復會”,章雖在獄中,也做為重要發起人之一,並被該會視為領袖人物。出獄後,章太炎東渡日本,被委任為同盟會機關報《民報》主編。他在該報發表了一系列充滿革命激情的文章,如《討滿洲檄》、《中華民國解》、《排滿平議》、《革命道德說》等。
辛亥革命以後,這位“有學問的革命家”在政治上卻顯得很天真。他認為推翻清政府,革命大告成功,於是高喊起“革命軍興,革命黨消”的口號,要求解散中國革命同盟會。這在革命剛剛取得初步勝利,袁世凱等各種復辟勢力覬覦革命果實的艱難複雜情況下,無異於為虎作倀,自我瓦解革命勢力。章太炎的主張受到袁世凱的歡迎,袁委任章為總統府高等顧問和“東三省籌邊使”。章太炎目睹袁世凱日益反動,在懺悔心情下開始與袁鬥爭。先是辭掉“東三省籌邊使”職務,後又決定偷偷逃離北京。為了爭取人身自由,章太炎手持羽扇,把袁世凱授予的大勳章作扇墜,經直到新華門總統府找袁世凱算帳,怒砸總統府招待室。被袁世凱軟禁以後,又宣佈絕食,以示抗議。護法軍反袁勝利,章太炎一度出任護法軍政府秘書長。他看到護法軍政府中也是派系鬥爭不斷,產生失望情緒。特別是南北軍閥在議和的名義下討價還價,召開分贓會議,更是使章太炎傷心至極,於是憤然閉門謝客,不再過問國事
在學術和文化思想方面,章太炎也逐漸轉向提倡“國粹”和建立新宗教。希望人們在亂世中,從國粹和新宗教中淨化靈魂,並找到精神支柱。他說,提倡“國粹”並不是“要人尊信孔教,只是要人愛惜我們漢種的歷史”;宗教“要以上不失真,下有益生民之道德,為其準” 。為了遠離政治,他在修訂自己的文集《章氏叢書》時,把許多革命性強的文章刪掉,把自己的名著《訄書》改名為《檢論》,力圖抹去革命鋒芒,把自己打扮成一位好好先生。退守書齋以後的章太炎,專心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