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他的頹喪就是因此而來。

“明白也好,不明白也罷!有些人總是要死的,雖說不公,但是無奈!即使楊家也沒法和朝廷大勢對抗,忍不了就強忍吧!”

剔除一些激進的回回,也是保證雲南安定的手段,無非都要殺人,殺一些隱患,總比殺無辜之人要好些。

說完了這些,楊猛就起身準備離開了,現在朝廷的聖旨,還是很有威力的,楊家扛不住。楊猛也在忍著,不忍又能怎麼辦?

“三爺,雲南回回能投楊家嗎?”

丁燦廷的一問,到讓楊猛有些意外,其實這話,楊猛是想從杜文秀的嘴裡聽到,看來這丁燦廷,也是位有眼力界的。

“呵呵……看錶現,你們看了我的,我也要看看你們的,兩廂情願才是買賣。”(未完待續。。)

第二百一十七章 一碗水端不平

永昌一案是個大難題,林則徐也在不斷的試探著各方的反應,按照他的本意,就是打壓永昌哨練和七把香會所屬的勢力,將恆文革職。

永昌一案,實屬**。沒有羅天池恆文等人的攛掇,沒有七把香會在暗中鼓動,這事兒是不會發生的。

狠打這些勢力,才能將永昌一案的影響壓制到最小,打一方拉一方,中庸平和才是正理,但是這世事難料,彌渡回亂,卻打亂了林則徐既定的步子,彌渡之事業已傳到了朝廷耳中,此事是遮蓋不住的。

而滇西的回回,也是奸狡,想趁審結永昌一案的時機,狠狠打壓滇西的漢人勢力,這事兒萬萬做不得。

若是林則徐初來之時,回回們倒也能稱心如意,可今時不同往日,鄭夫人歿,林老虎性情大變,滇西的亂事纏綿不休,大大拖延了林則徐告老還鄉的時間,再加上這幾日對雲南叛亂的深入瞭解。

林則徐也意識到,無論是打壓哪一方,雲南的這碗水,自己或者是朝廷,都端不好、端不平。

雙方各打五十大板,讓滇西百姓認識到國法的威壓,才是他林元撫要做的。

但在其中,稍微偏向一些,也是應該的,畢竟永昌屠回之事,頗為悽慘,回回也有值得偏向的地方。

要說這永昌的哨練,現在也不比回回好多少,楊老三一通狂殺,死傷的人數難以計數,回回藉機生事。也該小小的打他們一下。

大體的路子定了下來。沒想到事情還是有些變化莫測。朝廷的一道聖旨又打亂了林則徐的步子,嚴懲涉事回回,這一道聖旨,把林則徐逼到了牆角。

依著朝廷的方略打回回,滇西的回亂只能停歇一段時間,以後永昌之事,必然還會被回回當做叛亂的幌子,這事兒難辦了。

聖旨難違。打肯定是要打的,但如何去打,這裡面的文章不小,做得好,滇西自此無事,做不好回亂還將繼續。

楊老三這個林則徐看不清、摸不透的人,出現在了他的腦海之中,永昌之事楊老三做的可圈可點,雖說殺伐過甚,但楊老三對付永昌練匪、會匪的手段。卻是極為高明的。

永平、永昌一帶計程車紳談楊色變,百姓們也沒有多大的怨念。這在歷次平亂之中,也屬於極為罕見的,看來楊家對滇西的局勢,看的比自己這個雲貴總督明白的多。

這份聖諭應對的是自己在大理所發的摺子,想來自己在永平所發的摺子,也應該到了京師,練匪一事楊老三處理的妥當,自己雖說點出了楊老三的不足,但朝廷那邊並不吝惜漢人百姓的性命,他那個鶴立鎮總兵的差事應該是十拿九穩的,署普洱鎮也應該沒多大問題。

自己上次進京之時,也與聖上談過楊家之事,對於楊家,聖上的褒揚不少,楊老三做督標中軍不怎麼合適,守在昆明手握三千多兵馬,朝廷難免猜忌,把他調到鶴立鎮,也算是不錯的選擇。

自己雖說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