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能力亦是強的過分。

在49年退出中國大陸以後,可口可樂的迴歸始於76年,經過3年的籌備和談判以後,79年正式進入中國。

應該說,可口可樂是中國改革開放以後第一個吃螃蟹的外企。

在很長一段時間,可口可樂也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晴雨表。

一旦中央釋出了什麼新的政策法規,外企首先觀察的就是可口可樂。

比如在1982年,可口可樂受到了重重審查和限制,同一時間,也正是所謂的改革的倒春寒,許多運氣不夠和智商不夠的企業紛紛垮掉。

可口可樂透過中糧集團,透過各種國內外的關係,涉水透過。

在楊銳看來,可口可樂非常像是大型的跨國製藥公司,他們是那種最純粹的資本公司,沒什麼節操,沒什麼底線,但卻能力巨大,為了賺錢,他們卻能不厭其煩,不畏艱難險阻的衝破重重阻礙,最終改變世界。

至於被改變的世界是好是壞,他們並不在乎,他們在乎的只是被改變的世界是不是更好賺錢的,這樣的企業,與其說是公司,不如說是東印度公司。

不過,在1984年的中國,可口可樂的存在,顯然是對中國人有利的。

他們或許沒有賣出幾瓶可樂,但他們對中國政府的影響,遠遠勝過可樂本身。

也只有這樣的公司,才能對封閉式的中國政府,產生諸多的影響力。

1984年的時代雜誌,就有一期《時代週刊》的封面

可口可樂的工廠設在北京五里店,原本是中糧公司下屬北京分公司的烤鴨廠的車間,經過外觀整修以後,倒也看的過去。

作為第一家進入中國的外國工廠,也無法要求更多,雙方都在小心翼翼的感受著對方。

與普通的中國工廠一樣,可口可樂的廠區裡,也到處寫著標語和宣傳畫,稍有不同的是,裡面的英文多了一些,外國人的面孔也多了一點。

楊銳第一時間看到了一幅有著《time》標誌的宣傳畫。

“《時代週刊》?”楊銳問同行的工作人員。

陪在楊銳跟前的外宣員小郭立即道:“楊先生好眼神,這是前不久,美國的《時代週刊》刊登的一期封面,我們讓人畫在了這裡,下面白色的是文章標題,中國的新面貌,是讚揚中國的改革開放的。”

《時代週刊》的封面是一名手持可口可樂的中國人,穿著綠色的毛大衣,帶著鴨舌帽,背景是中國長城,標誌性元素俱全。

楊銳看著笑了一下,腦海裡卻在yy自己登上《時代週刊》的景象。

小郭以為楊銳喜歡,笑道:“我們買了很多本這一期的時代週刊,一會兒離開的時候,可以贈送給大家。”

這下子,楊銳身邊的幹部也都開心了,幹群關係空前融洽。

可口可樂內部的廠區乏善可陳,從美國運來的原裝生產線自然體現出了先進性,但就來訪團的眼光,國內哪個廠的生產線又不是外國原裝引進的。

大家來你可口可樂參觀,可不是來做這個的。

好在可口可樂也心裡明白,隨便引著大家看了看,就坐到了會議室裡,先給每人上一瓶可樂。

“這就是我們廠生產的可樂,請大家嘗一嘗。另外,我們雖然內銷的也是這個品種,但是,我們廠的出口量更大,每年反而能給國家賺取外匯。”負責外事工作的肖經理如此說,並非是無的放矢。引進可口可樂是浪費國家外匯的說法,從來都沒有消失過,可口可樂這次邀請學界人士參觀,也是按照他們在美國的經驗,以遊說為目的。

在場諸人也不知道聽沒聽,會議室裡全是開瓶的砰砰聲。

楊銳現在每天都有跑步,三五不時的還要臥推幾組,對碳酸飲料是敬